PDF下载
“双减”政策下游戏化体育教学助力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应用研究

李若楠1 张芳芳2

1.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北京太平路小学

摘要: “双减”政策下,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体育课上采用什么措施让“双减”落地,并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呢?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归纳法对游戏化体育教学助力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教学中体育教学游戏化即能提升学生锻炼兴趣,又能牢牢抓住学生坚持锻炼的意志,克服练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让“双减”政策落地,并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从而帮助更多的体育一线工作者,有效运用游戏化体育教学,改变课堂现状,让游戏化体育教学真正助力小学生的体质健康。
关键词: 双减;游戏化;体育教学;体质健康
DOI:10.12721/ccn.2023.15815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双减政策下,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然而传统的体育课形式很难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普遍出现学生爱运动,但不爱体育课的现象。那么怎么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对体育课充满兴趣呢?体育课上采用什么措施让“双减”落地,并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呢?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新课标中也指出,小学阶段的体育课要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教会孩子运动技能,提升孩子的运动能力。但在现实的体育课中,效果差强人意。游戏化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形式多样的游戏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改变枯燥死板的传统体育课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注入游戏化,且形式丰富、内容新颖的游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学质量事半功倍,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2022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而游戏化的体育教学,在游戏中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展示和比赛,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体验到运动的魅力,才能有意志克服运动中的困难坚持运动,发扬刻苦训练的精神[1],那么游戏化教学要如何应用,是很多同仁们面临的问题,希望通过这个研究,帮助更多的体育一线工作者,有效运用游戏化体育教学,改变课堂现状,让游戏化体育教学真正助力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

2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才能更好的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而体育游戏取材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的,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只有反应真实生活的游戏才是真正有趣味的游戏,学生也会更加的感兴趣。学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组成的游戏中体验游戏的乐趣。如游戏《大鱼网》,有些学生扮演辛勤劳作的渔民,有些同学穿上带着鱼鳞的衣服,扮演可爱的大鱼小鱼[2]。学生在这种有趣生动的游戏中,切身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独特的魅力,在这种创造性的游戏中,学生获益匪浅。

2.2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体育课,部分学生保持消极的态度,认为体育课不仅劳累,还枯燥乏味。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与娱乐性,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能够更好的反映学生的想法,也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以及学习的乐趣。这样,他们才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有益于老师,也有益于学生,是个双赢的过程。

2.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体育之所以要创新,之所以要加入游戏,是因为传统的体育活动往往比较乏味[3],而且学生容易疲劳或者感到无趣。而体育游戏教学法则能很好的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动手动脑的能力,更好的去感知自然的乐趣,感知学习和收获带来的喜悦。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了对学习的正确的态度,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体育游戏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3 游戏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3.1 安全第一

所有的游戏都必须防止学生遭遇到伤害事故。根据对部分教师的访谈结果,绝大多数事故产生的原因都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者游戏设计存在安全隐患、或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组织或照顾好学生造成的[4]。所以,教师更应该在课前课中甚至课后,做好一切防范措施。如:使用的场地要平坦、器材要牢固,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使用。游戏的难度要根据年龄、性别等特点来确定,不能忽视学生体能还不足、性格比较爱玩等天性,如果要做比较剧烈的运动或者活动范围比较大的游戏,老师就一定要专心的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避免学生受到意外的伤害。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学生的体能问题,不能让学生过于疲劳,而应该让学生既感觉到满足,又感到不是那么劳累。

3.2 明确的目的性

游戏教学法虽然是用游戏去教学,但是本质上来说仍然是教学,而不是玩耍,也不是没有规矩的没有组织纪律的游戏[5]。所以游戏教学法应该以教学为主要目标,以教学为第一要务来进行相应的游戏设计。通过游戏的整个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到教学的新颖与与众不同,通过游戏让孩子们感知教学的新的乐趣。游戏教学法一旦失去教学这个本质的特性,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变得没有意义和方向,游戏教学法必须坚持让孩子受到教育这个原则。

3.3 注意组织纪律性

游戏具有自愿和娱乐的特性,更重要的是还具有一定的规则性。自愿性的内在含义在于学生要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不受任何外在的督促下的情况下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并且自觉主动的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娱乐性则强调学生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充分的无所顾虑的玩耍、无拘无束的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并且在游戏中放松自己的身心,提高自己的心情愉悦度。规则性则在自愿性和娱乐性的基础上加了一种限制,这种限制并不是那么的强制,但是也要求在尽情娱乐的前提下,学生还应该遵循一种最起码的规则与制度,不应该肆无忌惮的、毫无顾忌的游戏。任何游戏都是有一定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好这个度。 

4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4.1 在准备活动中灵活运用体育游戏

传统的准备活动一般都是广播体操,或者慢跑,或者拉伸运动,单一枯燥,学生往往一上课就失去了对整节课的兴趣,这样的活动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反而会让学生想着早点下课或者自由活动。正因为这个原因,在小学生的体育课上,传统的准备活动已经不再有市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听数抱团”、“报号追人”等游戏,来进行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应该灵活的运用体育游戏,将游戏融入在准备活动之中,利用游戏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准备活动中集中注意力,为接下来的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4.2技能教学与体育游戏相结合

在教师讲解和示范后,学生经过练习初步掌握了课堂所学新技术动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可设计一些游戏辅助教学。这类游戏的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检测类的,一种是巩固提高类的,还有的游戏就是通过创编游戏,增加一定的难度,用来巩固学生的技术动作。在让学生感受体育知识的同时,加入体育游戏的小小的变化,就能够改变重复而乏味的机械练习,进而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水平。加入体育游戏的动作技能教学让学生感到不再是单一、枯燥、毫无乐趣的被动学习,而是充满趣味与娱乐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动作技能,并且还是主动积极的接受新知识、新技能。

4.3 利用体育游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课与文化课本质上的区别在于体育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也就是所谓的健身性。让学生们的体魄更加强健,让学生的心理素质也随之更加顽强是体育锻炼的根本目的所在。体育游戏毕竟属于体育锻炼的一种,它具有其他体育锻炼的基本属性。目前身体素质练习基本上在各个小学中都采用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的动作,大量枯燥的练习容易让本身就缺乏耐性的小学生们失去积极性。针对这种状况,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爱玩儿的天性,利用游戏练习法本身的优势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而且体育游戏的规则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改进。应当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价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还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

4.4游戏化教学中的“学、练、赛”

“教会、勤练、常赛”是新课标的重要课程理念,十分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为了辅助在课堂中更好的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从而指导学生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让学生通过“勤练”利用更多时间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运动知识与技能,达到以赛促练、提高技术水平、巩固技能的目的。

4.5游戏化教学方式

新课标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在课堂中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将集体学练、小组学练与个人学练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 研究结论

5.1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部的动力和创造力。此外,体育游戏能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等心理与道德品质。

5.2 体育游戏虽是学校体育中有效的教学或教辅手段之一,但其运用也要遵守相应的原则才能真正发挥体育游戏的效用。研究认为,学校体育中的体育游戏要遵守安全第一、目的性、适度兴奋、注意组织纪律性等注意事项。

5.3 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也不是万能的,并且每种体育游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情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学及身体素质练习中要根据具体目的与任务有策略地对体育游戏进行组织与实施,以提高教学效果并避免意外伤害等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

[2]李秋兰.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2,(3):76-78

[3]韩小丽.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08,(12):25

[4]王嫦敏.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2,(12):33

[5]蔡锦勇.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09,(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