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阶段高中体育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现状
(一)体育教师太极拳专业素养缺乏
在现阶段高中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显著问题是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缺乏具备太极拳素养专业的体育教师。在太极拳教学中体育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太极拳教学的质量,影响太极拳教学的水平提升。因此为了改变太极拳教学的现状,促进学生的长期稳定发展,就要重视体育教师的能力提升。同时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中,还应该从教师发展实际入手,多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因为大量调查表明,许多体育教师并不是武术专业的,再加上钻研太极拳的学者人数较少,所以直接导致太极拳师资缺乏,导致教师对于太极拳的理解不够深入,一些教师的教学力不从心,无法高质量地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必然导致学生只能单纯地进行动作模仿,对于太极拳中蕴含的劲力和意念无法理解,因此无法感受到太极拳学习的乐趣,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太极拳学习中。
(二)学生兴趣度不高
在带领学生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相对较为单一,其主要以填鸭式教学作为核心。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缺乏足够的趣味性,且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其不利于学生群体太极拳学习探索积极性的激发与调动。基于此,在讲完教学内容后,很多学生往往难以配合教师引导对于太极拳进行自主思考,其不利于学生体育习惯的充分培养。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太极拳学习质量无法提升,影响学生强身健体,无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
二、高中体育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打好桩基,培养兴趣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只有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其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才能臻于教育的最高境界。半期考核后,体育教学要完成两项重要任务;一是每班选拔30人,参加校田径运动会开幕式的千人太极拳表演活动;二是要完成体育达标测试。因此,采用太极拳与田径双教材科学搭配教学。九月以田径教学为主,太极拳“备”单式及专项基本功练习为辅;十月以太极拳教学为主,田径教学为辅。这样,既能保障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又能交替变换教学内容,让新生在体育课堂上体验“换口味”,保持对体育课的持久兴趣。为了激发新生习练兴趣,笔者创编了顺口溜:“高一乐学高二魅力高三考,校园氛围真美好;课间常练不怕扰,人多气足功效好;课外勤练强健早,自律自强习惯好。”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练好太极拳的信心悄悄潜入人心。
1.一看
坚持互信激趣原则,首先架起师生信任之桥。首课利用多媒体播放太极拳视频等。视频配以动听的音乐,让身姿轻灵、服装飘逸、气质高雅的太极拳感染、调动新生的向往之情。其间插播笔者部级优课、入选学习强国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和校运会开幕式大型太极拳表演的精彩片段,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变原本遥不可及的传统太极拳为触手可及的时尚太极。接着,每人分发一张“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知识手册,以便更快地掌握动作名称、动作分解及要领。
2.二备
备步法,拳诀为“其根在脚,发于腿”。太极拳前进步俗称“猫步”,迈步如猫行,看似轻灵,实则要控制好身体重心的虚实转换。在大课间常练中,辅之以太极推手,使太极拳学习具有一定的攻防实效,学生会更加热爱。备手法,拳诀为“形于手”,如掤按、搂推、架推、云手等专项练习;备腿法,左右蹬脚练习;备单式,第一式起势至第二十四式十字手。单式拆招对练最易产生内在学习动力,拆招技巧变化多端,教师要发现机会,善于设疑,启发思维,互动探究。当学生对所习练的内容产生兴趣之后,“要我学”就变成“我要学”[2]。
3.三习练
单式达到标准要求后,串联成套。单式“备”得越充分,组合串联越顺畅,高效地教会新生完整“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新生初学太极拳套不宜讲得过于深奥,直观就好。示范时,教师要有“过硬的技术”,动作精稳,应有行云流水之韵,且不厌其烦让学生跟练、纠正,再跟练,就是汗流浃背也保持微笑,以鼓舞士气。教师要融入学生之中,表情内敛,言谈举止风趣幽默,陪练尽展“太极拳之美”。学生初步掌握整套动作与运动方向路线后,口令指导要过渡到结合有带口令的音乐伴奏。半期考核前后新生融入高二、高三大课间去跟练“催熟”。“催熟”过程要发现存在的问题。在其他课时的准备活动及身体素质练习部分纠正强化。
(二)自主探究,选考太极拳是减负赋能
教师应做学生的“引路人”,要起到方向指引作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个阶段的练习,着重劲力运用与意念、呼吸与动作的结合,领会意、气、力内外合一,学会在舒缓平和的动作中调节自身,解除疲劳,醒脑清神,促进身心发展,提高学习效率[3]。练习一遍6分钟的太极拳有氧运动,看似柔和,实则调动全身机体,微出汗,避免了剧烈运动产生的大体能消耗及意外伤害事故。太极拳有“松”和“静”之美。腹式呼吸配合劲力,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调节大脑供氧,改善睡眠质量,缓解高考压力,起到减负赋能的功效。同时,建立合作小组交流探究,学会“互鉴提升”。在交流中,克服浮躁心理,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对于陶冶道德情操大有裨益。高三大课间可太极拳练习、课间跑或自主活动“三选一”,让学生体能发展多样化,满足多种运动需求。
三、结语
高中的太极拳教学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一步一步发展,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调动学生们的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让他们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身心愉悦感,以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林丹.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简化太极拳教学有效性探究.当代体育科技.2020年(09):207-208
[2]於世海、解文洁.中学体育特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年(11):199-200
[3]刘向东.太极拳教学引入高中体育课的研究.运动.2019年(0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