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振兴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乡村振兴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在政府已发布的乡村振兴文件和政策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电子商务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为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文件是2018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2018年9月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两个文件都明确要求发展电子商务。
(二)思想政治方面
1、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冲击
信息网络时代带来的各种新技术新潮流对乡村思想政治工作影响非常大。4G或者5G以上的基站也开始进驻到乡村当中,同时一些新的互联网技术以及农业电子商务在工作当中也流行了起来,中国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开始步入到了信息化的新时期。到目前为止,在中国一些乡村,不管是青年或者老者,基本上都是人手一部手机,或者一些可以上网的如电视、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介渠道每天都能够提供许多的农业资讯消息,能够充实广大农民的日常精神生活,这都给中国传统的农业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2、乡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及中心欠缺
在社会市场经济大浪潮下,许多乡村基层领导干部过度地关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乡村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主体十分不明确,易出现没人抓、没人管的现象。有的乡村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关注于管理世界的政治经济问题,而忽略了管理思想的政治经济问题;一些乡村组织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发挥得不够好,从而导致在一些事务上陷入个人主义,无法从最根本上处理工作。
二、电子商务对于乡村振兴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思想政治方面
1、将信息化科学技术应用在乡村振兴之中
我国乡村已经逐步迈向信息化社会,这是新时期进行农民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社会背景。当前,网络宽带已经遍布了大部分乡村,广大乡村民众可以不出家门,就能了解到国内各类资讯的交流、物质财富的交换,以及精神文化的沟通;在外边工作的一些农民不管身在哪里,即使是相隔万里也能够随时利用网络开展联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乡村抓住电商发展机遇,及时将电子商务转变为相关的利益。但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意识到,利用网络有利有弊,必须掌握好开展对农民思想政治文化工作最有益的那一面,且严格把控好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利的那一面。
2、抓好乡村振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
全面加强党对乡村工作的领导,这是新时期发展农村农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保障。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给乡村生活带来了大的改变及相关利益的同时,一些村民就容易在思想上发生一些变味,这就需要乡村领导干部注重在村民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在电商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一些违法犯罪的现象,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基于电子商务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当前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冲突与矛盾,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所以新时期我国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发挥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相关部门需结合自身情况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作用,在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并增加群众经济收入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实现社会主义新时期乡村建设预期,为广大的乡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破坏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要及时地发现并予以制止,以免造成严重破坏生态的后果。无论是顺应乡村振兴的政策趋势还是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都要遵循原本发展的规律,不能因新兴电子商务事物的出现而破坏发展中的乡村文明。
(三)金融服务方面
1、创新乡村金融业务模式
首先,要筛选乡村企业,对发展稳定、有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要积极提供资金帮助,引导其由乡村区域的地区产业向现代化产业方向发展,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在带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个人收入。其次,要重视随着社会发展而涌现出来的农业人才,他们拥有高水平专业知识,能够科学地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推动新乡村经济发展。另外,对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观光产业产生的资金需求,提供积极的资金支持,从而推动农业经济附加值的提升。
2、发展乡村普惠金融
随着新乡村的发展,个人收入逐渐增加,乡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外,乡村金融服务帮助农户参与到乡村产业当中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能够利用金融服务的资金支持帮助其脱离贫困,独立获取收益,防止农户再次返回之前的贫困境遇。首先,乡村地区的龙头产业发展壮大不只是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更多情况下是提升当地的综合能力水平,而龙头产业作为重要的品牌打造方,通过精加工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带领当地其他的小型产业做大做强。此外,还需要龙头产业进入到工业园区内,形成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发挥好基地的创新、创造能力,培育出有特色的产业,并且做好景区开发以及乡村旅游开发,对有想法但没资金的人员可以通过农家乐贷款或者是经营性贷款支持相关建设。
(四)角色伦理方面
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少不了进行多个治理主体之间进行同步的治理和发展,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各个主体共同进行乡村振兴发展以及乡村治理的同时,可以将电子商务应用在其中,将治理过程中的信息以及相关的日常工作需要处理的事务用信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在进行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在人们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更加信任相关的治理主体,从而构造更好的角色伦理关系。
(五)电子商务有利于乡村和谐发展
首先,电子商务产业链长,能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如农产品种植、打包发货等工作岗位可吸纳较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其次,由于电子商务吸引了大量外出农民工回流,农民工就近工作,能更好地照顾家庭,更多地关爱孩子和老人,农村家庭更加和谐。再者,以淘宝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需要农民抱团发展,农民在共同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更为理性、更为紧密的新型群众关系,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工业品下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电子商务与“三农”的融合,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能有效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建设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电子商务正成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的催化剂和重要引擎。
参考文献:
[1]朱新宇.乡村振兴背景下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23(03):59-62.
[2]张猛.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精准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农机,2023(01):33-35.
[3]王阳阳,王倩倩.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3(02):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