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的特点与发展新变化

方西平

张家界日报社

摘要: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呈现出多样性、大众性、动态性的写作特点,内容、方式、思维、标准均发生了新变化,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新闻写作者不再是写作主体,被大众这一新主体所取代,以大众爱好和需求出发,针对性的开展新闻写作,有效提高了新闻的阅读和传播效果,满足了不同受众的信息诉求。在海量信息传播过程中,新闻写作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够制作出更多的热点新闻。
关键词: 新媒体;新闻写作特点;写作内容和标准
DOI:10.12721/ccn.2023.15710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传统媒体新闻写作具有专业性深度发掘新闻真相的优势,应与新媒体互补长短,以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的方式,保持媒体行业内部良性竞争。新闻写作要适应新媒体要求,将丰富的视频和音频等内容加入到写作中,借助社交软件和网络平台拓宽写作渠道,提高新闻传播速度和扩大传播范围,使新闻内容更具影响力和覆盖率。借助随时随地接收和传播信息的技术优势,推进新闻写作新发展。

1.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的特点

1.1 新闻写作具有多样性

传统媒体多以固定的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作为信息的传播载体,新媒体以网络通信为载体,具有新闻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的特点,能够随时随地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针对新媒体的特征变化,新闻写作也随之发生多样性变化,以适应人们的多元化信息接收和传播需求。新闻写作时不再单一依靠传统媒体的载体形式,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借助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将新闻事件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快速和大范围传播。不但能够使人们实时了解事件进展和真相,还能够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人们好恶,向人们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从人们阅读喜好和需求出发,针对性的开展新闻写作,进而提高新闻关注度。

1.2 新闻写作具有大众性

新媒体背景下,全民皆可成为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新闻写作也具有了大众性的特点,以适应新媒体环境,满足大众对新闻阅读的主流需求。新媒体凸显出了新闻大众性的信息传播价值,大众参与更积极,新闻覆盖率更大和影响力更高。新闻写作时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年龄、层次等受众的特点,结合其不同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调整内容,呈现出了尽可能以贴近大众的亲民式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内容,以人们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短文等形式,使新闻写作适应人们逐渐网络化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将新闻写作从线下拓宽到线上的论坛、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种社交软件和网络平台。在全民言论自由的信息传播环境中,以大众性适应环境变化,以专业性坚持原创,以品牌形象引导社会舆论导向,提高新闻写作质量。

1.3 新闻写作具有动态性

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形式丰富和方式多元的特点,能够以图文、访谈、视频等网络直播方式实时传递信息,人们可通过手机、电脑等客户端随时随地参与到新闻直播中。此时新闻写作将不再像传统媒体一样,以提前制作再向大众呈现的方式进行,而是更多的面向与大众的互动,进行现场新闻写作,此种情况下,新闻写作需要适应网络直播需求,提高写作者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力。既要保障大众及时接受第一手信息,又要确保信息的动态性,使信息始终具有可靠性、完整性、先进性,以动态化写作方法,保障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进而提高新闻对大众的吸引力。

2.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的发展新变化

2.1 新闻写作的内容发生变化

新媒体新闻写作内容明显发生了变化,写作标题简明扼要,以便于大众在海量信息中快速判断是否需要阅读,同时标题兼具趣味性与神秘性,以勾起读者兴趣为出发点,提高新闻标题的醒目性。新闻写作用词也发生了贴近大众生活的变化,流行性和普及性网络语言被运用到新闻写作中,提高新闻的亲和力,使新闻内容通俗易懂和富有趣味性。相比于传统媒体图文并茂的单一内容,新媒体新闻写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包含简明扼要的文字、清晰生动的图片、入情入景的声音、短视频等内容。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信息时代,相比于传统媒体专业化的长篇大论,大众更愿意以快速掌握新闻要点的形式接收新闻内容。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更易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加深了对新媒体新闻内容的理解,激发了更多读者的阅读兴趣。

2.2 新闻写作的思维发生变化

传统媒体以新闻写作者为主体,写作者写什么大众就接收什么信息,大众作为被动接收并不占据主体地位。新媒体新闻写作的思维明显发生变化,突出了大众的主体地位,以大众需求出发针对性的进行新闻写作,在引导社会正确舆论导向、保障大众新闻知情权的同时,为大众提供个性化定制新闻。这种思维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新闻写作的时代性,是信息时代大众接收信息渠道发生多元化变化下的必然现象。大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更多的是信息的发布者和评判者,大众信息参与度不断提高,新闻写作者不再单纯依靠主观角度去局限性的写作,更多的站在大众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信息,以大众的喜好和需求明确新闻写作方向,将真实的新闻事件合理的编排到写作中。

2.3 新闻写作的方式发生变化

信息时代海量信息在网络上飞速传播,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多元化,会通过在网络上搜索或者筛选信息的方式获取需要的有价值信息,网络环境的鱼龙混杂导致了新闻存在抄袭、跟风、虚假等问题,加大了大众的信息提取难度。为了确保大众能够接收到完整真实、有效准确的信息,新闻写作在方式上不断创新,坚持原创与求真,发挥深度挖掘新闻真相的专业能力,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维护新媒体的品牌形象。新媒体新闻写作方式在继承传统媒体专业深度挖掘的基础上,从快速发掘新闻价值和广泛传播信息两方面入手,利用随时随地接收和传播信息的优势,提高了新闻写作效率,有效解决了传统媒体新闻写作制作周期长的问题,避免了新闻发布前已经被大众所熟知、新闻热度下降的现象出现。

2.4 新闻写作的标准发生变化

新媒体新闻写作的标准发生了真、新、活、深、短、统一的明显变化,在海量信息中,新闻内容更加真实,分析准确和概括全面;新闻具有热度,在时间、适宜、时新三方面具有优势;新闻贴近大众需求,将单一的新闻内容以不同角度、深度、广度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展现出来;新闻继承了传统媒体深度发掘真相的优势,借助大数据技术、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更深层次的挖掘出了新闻价值;新闻写作时无过多冗余赘述,更加突出主题和简短扼要;新闻内容、风格、形式、事实、效果、价值、审美、宣传等各类因素相统一,新闻写作的衔接性效果更明显。新闻写作标准的变化,提高了新闻的完整性和趣味性,有效提高了新闻内容对大众的吸引力。

3.结 语

新媒体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传统媒体进步的体现,新闻写作随之出现了新的特点,使媒体行业具有时代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新闻写作现状而言,仍有较大发展和进步空间,新闻写作者应不断学习与创新,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提升信息素养与职业素质,本着继承传统与坚持创新的原则,分析新闻写作新特点与发展新变化,为大众提供多元化新闻服务,引导社会正确舆论导向。

参考文献:

[1]韩伟伟.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的困境与发展策略[J].中国有线电视 ,2020(6):2.

[2]吴鹏.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写的特点和发展[J].视界观,20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