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

齐战飞

乌市第113中学,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00

摘要: 在小学阶段,体育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育锻炼能够让学生增强他们的体质,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保持一个充满活力的状态,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现如今,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本文从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通过游戏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参与能力和教师榜样促进兴趣树立体育锻炼意识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小学体育兴趣培养方法初探,从而培养学生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体育;兴趣培养;教学方法
DOI:10.12721/ccn.2021.1585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引言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育,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可以从小学生的兴趣入手,由此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改变小学体育的教学现状、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几项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

2 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2.1 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和老师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都会融入这场游戏当中,他们会像朋友那样更加和睦的去相处,学生的心里单纯,而且很容易的去融入团队里。小学生对某个游戏或者是玩法都特别感兴趣,都表现得特别积极活跃,他们都争着抢着去玩,场面极度热闹,这样使他们的情绪高涨,达到了兴奋的高潮,在游戏当中唱、跳、跑,都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笑可以促进学生的荷尔蒙,使他们的心肺不具损坏,跑和跳则能促进学生长个,促进血液循环,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

2.2 是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保障

小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培养有助于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换言之,良好的兴趣是开展体育训练的前提基础。截至目前,部分学生对体育训练不感兴趣,甚至是惧怕体育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体素质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有效开展体育训练,体育教师应结合训练特征,探寻真正适合小学生的训练方向,以此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个人爱好,展开针对性的创新训练内容以及体育训练模式,充分革新传统体育训练理念,探究适合学生当前身体成长状况的训练模式。此外,体育训练内容的创新设计,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训练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基于此,学生能够主动参加训练,以此促进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

3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措施

3.1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当前,大多是教师给学生们安排训练任务,学生们就必须要完成,这就使得学生们容易丧失对学习体育锻炼运动的兴趣,阻碍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课堂上要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们能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们的课堂参与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性和实际情况去给学生们安排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能够体验到成为课堂主人翁的感受。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重视和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互动,经常和学生们进行沟通,尊重学生们给教师提出来的意见和学习上的看法,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强学生们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自己的观察能够发现,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营造起积极的体育课堂氛围,从而和学生们打成一片,顺利开展体育锻炼运动的活动,让学生们有秩序地体育运动。而过于严肃的体育教学课堂,会让学生们感受到课堂学习的压力,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逐渐丧失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动作学习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促进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才可以更好地让他们保持对体育这门学科的热情。

3.2 加大训练设施的投资力度

当前小学的体育训练存在硬件设施与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体育教师应当建议校方出资,逐步出资完善训练设施与教学条件,以此提升小学体育训练成效。体育训练应当具备相应基础设施支持,并且有相应的场地作为训练场所,以此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时效性。校方应当不断增加对体育训练馆及其硬件设施的成本投资,从根本上改善体育训练的环境与设备条件。校方应充分认识到体育训练对于小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严格贯彻国家教育部发布相关标准及规范,在为校区内购置相应的训练设施,规划体育训练场地,以此为基础,为学生训练场景的不断优化提供硬件支持,从而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主观意志。总而言之,校方可以通过购置部分训练设施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保证小学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

3.3 师生友好相处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老师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也对老师的教学有一定的自我评判,如果老师和同学相处融洽,同学自然而然地就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如若相处不好,学生就会不听老师的话,让往东他就往西,跟老师对着干,毕竟还是个孩子,胆子会比较大些。在体育课堂中,通过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和对话,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像朋友一样和谐共处,学生会觉得更加的安心,所以在做游戏或者和老师对话中表现地更加积极活跃,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

3.4 创设公平、竞争的体育学习氛围

受到性格、身体条件、家庭原因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小学体育教师将自主决定权交给学生,那么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放弃体育运动的想法。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工作,积极为学生创设公平、竞争、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倾向的体育运动中,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真正享受到乐趣,感受到集体带来温暖,体会同学之间宝贵的友情。比如,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具有较强的个人意识,喜欢踢足球,但是却不喜欢与同学一同踢足球。还有这样一位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完后,仅仅将自己手中的体育器材归还,当遇到被丢到一旁的体育器材时秉承无视的态度。以上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受到父母的溺爱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过分重视自身的利益,严重缺乏团队协作意识。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一小组中的学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对于在体育运动中表现较好的小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团结意识,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集体精神,对体育运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们增强体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们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有当学生们对体育锻炼形成积极的兴趣的时候,他们才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一来,教师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也就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也能够更好地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动作结构的学习,不断培养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热爱体育这门学科。所以,在教学阶段,培养学生们的体育锻炼兴趣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求知导刊,2019(40):62-63.

[2] 李叶华.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08.

[3] 孙鹏.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小学生(中旬刊),2019(10):51.

[4] 吴邦金.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对策[J].中华少年,2019(28):118.

[5] 魏萍.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