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篮球训练效率

杨银华

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617000

摘要: 我国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入了篮球的相关学习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着很大的帮助。体育教师要想真正地使学生掌握这项运动,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文章主要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初中体育教学开展篮球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体育;篮球;训练效率
DOI:10.12721/ccn.2021.15850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个人能力发展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不仅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还要进行各方面的训练,提升综合素质,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初中篮球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打篮球也是学生需培养的体育技能之一,但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和策略过于机械化,使初中生课堂参与率低下,不利于篮球训练和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采用具有娱乐性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篮球基本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缺乏目标

初中篮球基本训练的效率和质量较低主要与训练目标不明确有关,制定科学可行的目标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训练的动力和内驱力。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在基本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对技巧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制定有针对性和详细化的目标,导致学生状态较为懒散,集体凝聚力较弱。训练目标的缺乏也会引起学生重视程度的不足,思想层面的不重视必定会引起行为落实不到位。一系列蝴蝶效应造成了篮球基本训练的效率和质量较低的问题。

(二)尚未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模式

目前,大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大班式教学没有考虑学生个体特征的差异性,统一化的训练模式,使得学生的整体训练效率较低。想要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模式是较为科学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训练必须结合学生个体的身体状况以及篮球基础。统一教学具有教学效率高以及节省教学时间等优点,但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统一的教育模式极其不利于学生的训练。篮球课程相比其他人文学科课程,课时比较短,教师有更长的时间制订教学方案。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下时间,结合学生个性特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模式,帮助学生提升训练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篮球基本训练的质量。

二、初中篮球应用分组合作模式的意义

(一)保证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实现

在初中篮球基本训练的过程中应用分组合作的训练模

式能为差异化教学模式提供前提条件。学生分组必须基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来进行,分组完成以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刻,为不同小组制订不同的训练模式提供参考,从而使得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打破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分组合作也能够促进不同小组之间的互相监督,小组之间的合作又为篮球训练效率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组监督合作也能够促进以优带差教学效果的实现,从而促进整体训练效率的提升。针对性和差异化的训练模式,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时间较长,但能够真正切实解决学生训练过程中的问题,前期投入时间与后期训练效果成正比,前期投入时间越多,后期训练效率越高,学生的动作规范以及掌握速度也会随之进步。

(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分组训练的模式是有效促进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手段,长期分组合作对拉近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具有重要意义。大量心理咨询案例表明,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大多与人际关系和学业压力有关,而在初中篮球训练的过程中,采用分组合作的模式,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孤独和寂寞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运动有效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分组合作在初中篮球基本训练过程中的实践

(一)进行合理分组

教师在开展分组合作训练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保证每个小组的成员实力均衡。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对篮球未来的发展有充分了解,然后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最好为4-6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每个学生的体质和心理都是不同的,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结构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进行分组。在分组时还要注意男女体质和身体素质等因素,合理搭配,保证每个小组实力均等,实现组内优势互补。

(二)分批训练,制定目标

提升篮球基本训练的效率可通过对人员进行分组来实现,教师根据学生的特征和技术掌握程度进行分组、分批训练,更有利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能够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和针对性的指导。篮球训练目标的制定必须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叛逆、不爱交流、爱出风头等是初中生的主要行为表现,教师的目标制定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尊重学生的想法,询问学生的意见,同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我空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包容。此外,目标制定也要科学合理且详细,每节课都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知识,保证教学能够最终完成总体目标。目标制定还需要规划,学期第一课时教师应当向学生阐述学期的总体目标,让学生对自己需要掌握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目标要细化到每节课,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与训练,上节课的训练内容应当作为下节课的检查对象。

(三)促进小组内的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更多的课堂时间归还给了学生。在初中篮球分组训练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练习方法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相关篮球训练。在小组训练中要讲究成员之间优势互补,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练习找出训练中的难题,从而能在实践中不断改善。分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计划来使学生得到恰当有序的学习和练习,促使学生在投篮学习、运球和传球学习以及篮球比赛学习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运动潜力,熟练地掌握篮球运动的相关技巧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和建立学生之间的友谊,使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小力.浅谈初中体育课程中篮球教学的合作式体验[J].才智,2017(21):19.

[2]耿学敏.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攻守意识[J].科技创新导报,2017(3):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