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一体化技术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在电力行业应用广泛,尤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提升具有实际效果。调控一体化技术一方面完成电网调度,一方面与变电站监控结合,充分实现了一体化管理,极大减轻了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全面提高了电系统工作效率。本文旨在研究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优势,探讨调控一体化技术具体应用,为电力企业在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方面提供思路和建议。
一、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优势
调控一体化技术是新时期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管理和控制运营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形式。通过利用调控一体化技术,电力企业可以大大的提升电力系统的调度水准,加大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程度,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向效果提升。笔者通过分析总结,认为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优势,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增强技术水准。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营,往往是利用后台进行各项工
作管控,其中不仅仅管控的流程复杂,而且所耗费的时间、精力都极为厉害,加上涉及到的技术要求较多,实际管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诱发问题,使得电力系统的整体开发水准降低,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益。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出现,直接解决了电力系统运营的很多技术难题,将电力系统的关键模块,如调度模块、维护模式、监控模块等,都进行有效的融合,大大加强了电力系统的技术水准,将调控一体化技术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二, 实施高效管控。电力系统运营及管控过程极为复杂,做好调控工作
已经成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性环节。实施高效管控,可以顺当的保证电力系统在电力供应方面平稳和安全程度。在实施高效管控过程中,调控一体化技术的投入,将电力系统调度与设施管控有效地予以融合,大大缩减电力系统各个程序之间的调控程序,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细致观察电力系统各项设施之间的运转状况。一旦电力系统某个环节出现运行故障和问题,利用调控一体化技术,可以最短时间发现运行故障和问题,进而快速引导工作人员进行故障和问题解决。
二、电力系统中调控一体化技术具体应用
1、电力系统建模
电力系统建模工作,是实现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的首要技术环节。目前我国各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建模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电力系统建模需要严格按照电力系统实际情况需求进行,通过对各个模块电力系统数据设置,对电力设备进行模型搭建,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高效化,从而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电力系统建模主要是从三个方向进行建模装置设计,其中包括现场级别、设备级别、站点控制级别。比如,设备级别电力系统建模,需要配备辅助设备及异常设备,从而利用设备配合而实现对电力自动化的二次检查。设备级别建模搭建需要着重考虑测量点、设备信号点,将其作为基础点进行模型搭建。电力系统实际运转中,要想发挥辅助模型功效的最大化,还需要结合调控一体化技术,实现辅助模型的综合开发以及功效的优化和升级。
2、信息采集与分流数据
电力系统功效发挥,与信息采集、信息分流效率有着直接联系。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利用,通过站点端收集遥控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基础技术,实现对遥控信息的采集和收集处理,将所涉及信息转换成软文,从而方便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获取。在调控一体化系统中,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利用人工服务工作站点,对所采集和处理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从而根据问题和障碍严重情况进行分类,根据不同业务需求进行集中调度与控制。为确保输出信息完好性与合理性,相关技术人员,在利用调控一体化技术时,可以采取分层的形式,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全方位显示,从而确保信息采集、信息分流的精准和顺畅。一些特殊的时期,比如必须要使用人机监控形式时,操作人员在第一层看到的信息基础上,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入分解,通过整合虚拟信号技术,将操作人员引入到第二层信息处理环节,从而帮助工作人员实现信息的深度解剖和处理。
3、人机展示层技术应用
在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技术未出现以前,传统的电力管理模式主要是依靠电力信息显示,通过人为控制进行设备分层管理,为电力系统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这种传统的电力信息显示,耗时耗力工作效率很难提高,无法满足现代化电力系统服务需求。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出现,使得电力系统人机展示层技术更加的成熟,将电力系统的发展推向了新高度,逐渐实现了人机展示层中调度和监控工作整合。另外,在对电力系统的管理上,可以实现电力系统各个部分和环节信息准确分流,从而使得电力系统整体的高效、快速运转。另外,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使得电力系统数据的分层管理更加精确,尤其是在备份管理、系统处理上更加高效,大大提高了电网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了电力企业的运行效率。
4、系统调控可靠性保障技术
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技术并不是单独的技术手段,它所涉及到的技术系统较多,要想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平稳,需要在电力系统调控多种新型技术综合下,做好电力系统的调度与监控。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技术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具有极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体来讲,电力系统调控可靠性保障技术,主要是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 系统自监控功能。该技术要求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要通过系统内
服务器、网络设备、通信通道、主要进程运行等环节,实现电力系统的自监控功能。一旦出现各种故障和问题,需要对电力系统故障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设想和检测,通过系统监测异常的形式,警告相关工作人员,从而让工作人员采取相关举措进行设备维护。因此,在进行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时,需要强化其中相对独立的监视监测技术,通过监视监测技术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监测,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第二, 系统环境监测技术。系统环境监测技术,也是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
时的重要技术形式。该技术通过计算机算法和多种传感器,实现对电力系统外部各个环节的环境监测,尤其是对必要的因素如温度、湿度、异物等直接影响电力系统正常工作的相关变量因素,确保实时监测的稳定性,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识别和预警。
第三, 系统冗余技术。系统冗余技术所包含内容较多,包括数据库应用、
系统级自备、异地互备技术等,都属于系统冗余技术的范畴。各地区在进行电网调度一体化进程中,要提前做好主备系统的建设,一旦出现系统异常,需要尽快实现主备系统的切换,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系统冗余技术的应用,需要多次在电力系统情景模拟中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形式可靠性保障体系,减少系统冗余技术应用给电力系统带来的风险,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效率。
总结:
综上所述,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适应了新时代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了电力系统管理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对于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在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深入研究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发展方向,革新调控一体化技术提升,是新时期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鲍奕宇.自动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20,49(08):182-183.
[2]刘伟.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20(08):70-71+90.
[3]侯贺永.试论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8(20):61-62.
[4]闫卫国,蒋菱,徐青山.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系统及技术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8,30(02):144-150.
[5]谭敏.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调控一体化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2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