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输液工作时间比较集中,涉及的儿童多,人员复杂,人口流动性大。护士每天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容易出现诸多安全隐患,影响患儿疾病的治愈,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在此基础上,为确保门诊输液安全,减少护理缺陷和差错,确保儿童疾病治愈,减少护患纠纷,门诊输液护士应高度重视[1-2]。本研究分析了儿童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儿童输液患儿共100例,将其纳入对照组,分析儿童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并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儿童输液患儿共100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1-8(4.61±1.12)岁。观察组男66例,女44例,年龄1-7(4.56±1.12)岁。两组资料P大于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对策。包括规范护理操作程序,严格执行核准制,收药、配药、注射前认真核对签字,特殊用药在使用前由两人正确核对。窗口护士重点检查姓名、年龄、性别、年龄、用药剂量,所收药品与治疗清单是否一致;配药护士检查药品之间是否有不配伍禁忌,穿刺护士采用人工验证方式核对患儿身份。输液期间,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液速度,经常检查观察患儿病情和穿刺部位的变化,如有输液失误,立即通知医生处理药物过敏反应。
观察组通过分析儿童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原因,采取改进管理措施。(1)加强培训。通过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为护士提供准确查找静脉穿刺、了解用药、滴注参数等结构化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实行新旧模式,通过有经验的护士日常指导,提高低素质人员的工作能力。如果孩子的依从性差,可以通过更多的沟通来提高依从性。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护理服务态度和与儿童的沟通能力。 (2)采用信息化输液流程,规范操作流程;(3)管理和改善输液环境。实行弹性工作制,合理安排护士作息,合理配置输液高峰期人员,明确输液区、缴费区、候诊区,安排专人负责,避免出现排队混乱,建设一支清朗的医疗队伍。 (4)更换护理操作工具。所有设备、仪器、工具均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所有设备性能良好,仪器、工具无菌,型号规格齐全,能快速供货。选派专人负责上述管理工作,通过定期抽查,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改进。(5)心理护理:由于孩子生病时,尤其是孩子哭泣时,家长紧张焦虑,护理人员应站在孩子家长的立场,积极与孩子沟通。同时,制作健康教育处方和手册发放给家长,引导家长通过平板电脑或手机观看健康教育视频,了解输液笔记。通过在输液厅播放动画片、轻柔的音乐、悬挂动画片等方式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消除孩子和家长的紧张和焦虑。心理护理方面,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向患儿和家长介绍输液注意事项,鼓励家长积极配合,顺利完成输液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儿童输液安全隐患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22.0软件中,计数给予 x2统计, 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儿童输液安全隐患发生率是2.00%(有1例出现针头脱落和1例一次穿刺不成功)低于对照组18.00%(有3例出现药物外渗和3例针头脱落,3例静脉炎,2例穿刺不成功,3例未做皮试,2例回血,2例空气栓塞),P<0.05。
3讨论
在门诊输液治疗中,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儿童患者占很大比例。但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医院治疗行为的契合度还不够高,再加上儿童的能动性,在输液过程中会出现不当行为,影响输液治疗效果。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家属对住院治疗和护理治疗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3]。由于年龄特点,儿童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很难配合医院的治疗行为。有鉴于此,医院有必要采取护理安全措施,对患儿治疗过程进行护理检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及时安抚患儿及家属情绪,提高家属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实践证明,儿童在门诊静脉注射治疗时,采用安全的护理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护理模式,有效地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还能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安全事件的概率[4-5]。
综上所述,儿童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原因较多,通过及时分析和采取改进预防措施,可明显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学芳.心理护理在儿童输液过程中的实施对提升儿童配合度的价值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21):104-105.
[2]付云霞.综合护理方案在静脉输液儿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6):55.
[3]马春娇.门诊舒适护理对输液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4):218-219.
[4]夏云,施慧,俞珍.儿童专科医院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现状横断面调查及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08):169-171.
[5]陈婷婷,邹芳,桂翔,古维,江玲.儿童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策略[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8):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