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相关问题探讨

张翔

四川博达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内江市,641000

摘要: 以人本思想理念作为基础,去升级市政道路的设计理念,关注设计工作中的细节以及实际的交通需求。有利于促使道路的基础塑造转向品质的升级,这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更全面的分析设计要素。能够为社会居民提供更全面、安全的设计方案。本篇文章即将去探讨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如何展开市政道路设计。
关键词: 以人为本;市政道路;问题
DOI:10.12721/ccn.2024.15727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车辆持续增加的同时,要求拓宽城市道路,这给市政道路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道路设计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可以提高设计成效,对城市的发展存在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影响设计成效。

1 市政道路设计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1 人性化原则

在市政道路设计工作展开前,设计人员应全面调查社会居民的具体需求,交通的实际状况,提升设计的可行性以及创新性。确保城市路线的实施可以满足社会居民的使用需求,可以提升社会居民出行便利性。除此之外,在设计市政道路的过程中还要按照不同类型的人群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比如要关注盲人,不能忽视盲道的设计。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科学的划分市政道路的设计资源,凸显出以人为本理念在道路设计中的利用。

1.2 协调性原则

设计人员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要保持整体的协调性。因为道路设计工作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不仅要进行合理的道路功能定位,还需要根据车辆来往的数据分析交通性质。协调性的提升可以让设计可行性的增强,让市政道路不同区域之间得到更合理的衔接。

1.3 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市政道路是社会居民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设施,在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同时,人口的数量以及车辆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基于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具备发展的眼光,根据城市的后续发展需求,系统化的进行道路规划设计。确保最终的设计方案可以让道路系统得到实际的优化,利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2 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路网结构

在市政道路的规划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合理的划分道路结构。而具体的路网结构设计过程中,依旧有一些设计人员没有更新自身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工作中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使路网结构设计缺乏可行性,与实际的交通运行需求不符。比如设计过程中,忽视城市主干路与支路的衔接性,无法凸显出道路的综合效能。该类型问题的解决,需要设计人员提升路网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2.2 整体布局不协调

道路设计的系统性以及和协调性,会影响道路的综合运行。空间布局不协调,还会导致空间资源的浪费。生活中市政道路的设计,有很多人行道的空间被压缩;部分区域的车道不具备配套的绿化带,人车没有得到合理分流,难以提高道路的运行效率。因为市政道路整体的布局缺乏协调性和合理性,会使城市的拥堵现象更加严重。不仅难以满足设计方案的运行目标,也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由此可见,在市政道路的设计工作中存在整体不协调的问题。工作人员应在源头上消除后续的道路问题,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为城市交通体系的完善助力。

2.3 交叉口拥堵现象比较严重

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着重关注交叉路口的设计,提升路口的运行效率。而生活中的市政道路,依旧存在着交叉路口拥堵现象严重的问题。交叉路口出现拥堵现象,社会居民已经司空见惯。道路设计的不合理,使交叉路口附近的车流和人流移动缓慢,对社会居民的日常出行带来不便。

因此,在市政道的设计阶段应该关注交叉路口的设计工作。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可以有效缓解交叉路口的拥堵现状,为社会居民的出行带来更好的体验。

2.4 没有考虑特殊道路

城市中部分社会居民的出行诉求比较特殊,这要求设计工作关注特殊道路的规划。特别是对一些具有语言障碍或者是行动不便的社会居民,应关注他们的需求,进一步去优化和完善市政道路设计。

但是在实际的市政特殊道路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的考虑到特殊社会居民的出行需求。不仅无法保障特殊道路的安全性,还无法满足特殊社会居民的其他需求。该问题的解决,需要设计人员全面的考察特殊社会居民的特殊需求,对设计展开科学的改进。比如,圆形的盲道是不合理的,会影响盲人的方向感。并且圆形的盲道无法对银行,医院等比较重点的单位进行突出设计,不能对盲人的出行起到指引作用;最后,在道路设计中,部分设计人员只关注人行道,机动车道的面积,选择压缩盲道的设计面积。城市中盲道数量不足,障碍物规避工作也没有做好;不同盲道之间存在无法衔接的问题,这会对盲人的出行带来安全隐患。

4 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改进策略

4.1 路网结构

设计人员在划分路网结构时,必须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合理的设计凸显出路网结构的社会效能,促使城市的交通运行更加顺畅。这需要设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前去分析有哪些外在的因素会对路网结构产生影响,并制定出针对性的设计方案。

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具体的交通实际中,与社会居民取得实际的联系,了解居民的出行需求,可以为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支撑。利用大量的走访调查,收获全面的数据资料,有利于提升路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促使路网资源的充分发挥,缓解城市中存在的拥堵现象。

4.2 提升道路布局的协调性

设计人员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出发,紧扣城市的后续发展规划,提升设计工作的合理性,协调性。比如,在设计城市道路附属设施时,为了促使附属设施价值的发挥,要注意以下几点。进行道路的纵坡布局时,着重关注道路的排水系统运行;合理设计道路的最小偏角,提升道路整体的安全性。

4.3 支路和交叉口

设计人员要考虑目前社会发展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复合式的交通设计。比如快速路,环城路,高架桥等。有利于实现空间资源的科学划分,降低交叉路口的拥堵概率。实现主干路与支路的有效衔接,利用支路分散主干路的人流量。合理组织交通流向,提升道路通行能力,降低车辆在通过交叉路口时的时长。在有条件的(拓宽红线,压缩分隔带)的基础上,提升进口道的数量。市政道路的交叉口人流量和车流量比较高,设计人员可以对比分析典型的交叉口,制定出更有人性化的双向设计方案。

4.4 特殊人群的设计改进

以人为本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最能够在特殊人群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中体现。设计人员在设计人行道时,应将路缘石坡道设置在人行道的出口。该坡道主要有三面坡和单面坡,后者与人行道宽度相当,可以提升坡面的平整性。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优化盲道的设计。提升盲道的连续性,并确保盲道道路上不能有任何树木,电线杆等障碍物;在盲道上规避井盖;合理控制盲道地砖的厚度,确保与人行道砖一致。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市政道路设计工作中融入以人文本理念,可以提升道路设计的可行性,不仅对社会居民的出行带来便利,对城市的交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相关从业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融入以人文本理念,发挥市政道路的设计效能。

参考文献:

[1]宋宁.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 的应用——以雄安新区某组团为例[J].清洗世界,2022(08):51-53.

[2]赵孟哲.基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市政道路 设计研究——以珠海市某道路工程为例[J].北方建筑,2022(04):34-37.

[3]黄闽杰.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J]. 四川建材,2022(08):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