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探析

龙晓玲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第五完全小学,465400

摘要: 现如今,随着“双减”政策颁布与实施,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在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不仅是数学教师的难题,也是学习环境改革的契机。在有效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大力践行“双减”,从学习规律和学生特点出发,进行形式化、个性化的写作,将作业融入活动和实践中,以达到目标。充分关注学生可以做些什么来完成作业,减少学生的工作量,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本文结合“双减”目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提出了几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 双减背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12
基金资助: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研究成果
文章地址:

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作业的设计,选择合适的作业设计策略,让重复的作业变个花样,让作业变得有意义,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题型,体现少而精的原则。同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且能引起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作业,通过作业为学生打开一扇数学之窗,让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思考生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质量,可以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效果。

一、“双减”目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一)遵循减量增效原则

在实施“双减”政策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业内容的设计也是重要的体现。更好的版面设计教师设计的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应该与小学每一个年级学生要求的写作时间匹配。对小学生来说,为掌握书面作业课程,平均每天累计的总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只要他们能加强知识并了解别人。教师应该实施“双减”政策,以增加作业的影响力。设计有效数学作业应该能确保作业的多样性,定位不同学生最新的发育领域,实施科学理性的数学作业设计,以确保减量增效的原则。

(二)遵循趣味性原则

保持良好的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和动力。因此,在“双减”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效率作业设计应遵循快乐原则,让学生做好做作业的准备,快乐地做作业。小学生爱玩是很正常的,如果老师按部就班设计发作业内容,学生就很难对数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趣又丰富简单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数学技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技能。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计生活化作业,提高作业质量

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此,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充分体验生活,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教师要通过作业为学生打开一扇数学之窗,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生活、表达观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习完“公顷与平方千米”这部分内容后,笔者设计了如下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到学校的田径场锻炼,在标准400米跑道圈起来的部分来回走走,活动活动。由于标准400米跑道中间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由此学生能够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对1公顷的实际大小形成深刻印象,并在生活中发现更多面积大约是1公顷的物体,用公顷这一单位来估算更多物体的面积。教师设计作业时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作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这样的作业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达到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业质量的效果。

(二)设计游戏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很喜欢玩游戏,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是有效的教学途径之一。很多学生不喜欢做作业,喜欢玩游戏,教师可以投其所好,设计各类游戏型作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完成游戏型作业的过程中更轻松地掌握各种知识,让他们在玩中学。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可以让数学作业化抽象为形象,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角的度量”的教学中,学生认识了直线、射线和线段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有16个点,呈4×4的排列方式,现在用一条连续的线段把这些点连起来,形成封闭的路线(封闭的路线是指起点与终点都是同一个点的线路),你能找到几种路线?学生面对这样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往往会很认真、专注,积极性很高,兴趣浓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会较为深刻。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花心思,多想办法,多使用游戏的形式设计作业,如设计辨别类游戏、想象类游戏、空间类游戏、综合类游戏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游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善于设计游戏型作业,使数学作业不再枯燥,使学生积极完成数学作业。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

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笔者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综合训练、能力提升。如每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笔者往往会给学生布置以下作业:用你喜欢的方式梳理本单元所学内容,可以借助课本说一说学习完本单元的收获,也可以借助笔记本、作业本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收获,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全面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梳理形式。教师布置分层作业,给学生更多成长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他们总是想获取更多知识,希望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钻研,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寻找复杂问题的答案。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实施,使作业数学的改进和优化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业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能够覆盖课堂上教授的所有知识点,在关键级别简明扼要,并能够帮助各级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发挥最大的辅助作用,同时记住课堂知识,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 郑健.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9):76-78.

[2] 李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