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促进当代青年健康成长并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在我国各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有关讲座,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方法,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建立健全人格。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课程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一)课程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第一,两者的教育对象都是当代在校大学生,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同点,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理念,重视学科教育与思想教育并驾齐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第二,就目前高校教育发展的需求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必要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内容。另外,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大纲执行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下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首要教育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关注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思想理念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甚至是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这些关系当中分清主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关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主导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实和具体表现。
第三,课程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相互促进,主要体现为:课程思政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大纲和指导思想,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大学生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吸收和理解心理健康知识,巩固学生对国家担当和个人社会价值的正确认知。
(二)课程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
第一,课程思政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随时代发展的变化而变化,主要针对大学生的政治观点和对社会的认知,最终达到追求高尚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疏导为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以宣传形式进行,比如批评教育、正面说服,主要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采取自上而下知识灌输的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平等学习的过程,教育者运用自身专业心理学知识,对受教育者进行角色扮演等心理训练活动的教育方式。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着重把大学生看作即将要改造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引导他们学会审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形成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学会服务社会和乐于服务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大学生看作平等个体,注重鼓励学生实现和创造个人价值。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多种心理冲突,尤其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大学,会因为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的学习方式有较大差异而产生心理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去解决所出现的心理困惑,甚至因为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而导致心理障碍等。因此,全国各高校都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程,帮助大一新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随着课程思政的不断深入开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实施思政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
心理学上的人格障碍,是因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人格系统发展的不协调。在人格上有障碍的学生,周围的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具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适当的人格疏导,教会他们宽容地看待生活中的人和物,帮助他们掌握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能会造成的社会影响。教育者通过认真分析每一件事而让受教育者明白自我认知所存在的误区并进行改正。与此同时,教育者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帮助有人格障碍的学生形成正确且积极向上的人格,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思想品格素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时期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期。正确的人生观,不仅是学生的精神支柱,而且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动力。但是在校园中不免会出现几段迷茫期,会因为难以克服的困难而感到焦虑,也会因为学习课程太难而导致压力过大,甚至因为大学期间感情不顺利出现负面情绪,像自卑、抑郁、悲观等。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帮助每一个大学生纾解心理压力。教师应正确科学地疏导大学生的情绪,引导他们融入大学生活中,鼓励大学生加入他们感兴趣的社团和部门,多结交认识朋友,帮助他们找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大学的丰富多彩。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当今社会的大多数大学生,自小被家人呵护,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不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很少,所以当生活中出现了困难,尤其是他们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会产生退缩心理,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退学的想法。在大学中谈恋爱是一件常见的事情,但是如果感情出现不顺,且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话,可能会出现非常消极的状态;或者是在与舍友相处的过程中,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产生远离群体甚至抱怨他人的想法。这些思想观念都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都是心理素质差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每一种挫折都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历练,学会正确处理和看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挫折,才能够更好地热爱生活、理解生活。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的发展与当今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迫在眉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体现,而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也体现思政元素,将两者进行结合并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钦爽,解波,侯灵华.建构主义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初探[J].亚太教育,2019(4):27.
[2]邱亚飞,魏荣霞,邱吟,等.积极心理资本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探新[J].山西青年,2020(11):14-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