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在初中历史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叶应金

高州市镇江第一中学,525253

摘要: 初中历史教学成为渗透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新课标所倡导与强调的。教师以历史教学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持续进行培养与塑造,还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述历史故事、设计历史习题,同时通过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开展,使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地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爱国思想。
关键词: 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实施
DOI:10.12721/ccn.2021.15708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历史学科博大精深,历史育人更是传达了多样化的审美内涵。在历史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解读历史的博雅。在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和熏陶中,学生的心灵得以点亮,爱国情怀得以丰富。

一、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独立分割,而是具有紧密的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历史教育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教师通过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寻求历史真相,了解我们的祖先,了解我们的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即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这也是学生产生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基础因素之一。初中历史教学主要是以历史为基础,它能够感化中学生,有助于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而且,历史教育还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辅助中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

但是在当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与外国的联系无处不在。这就会导致我国的文化在影响他国的同时,也会受到他国的影响,甚至偏离正轨。比如,我们现在的很多节日与文化早已混淆,分不清国界,我国少数人民又有存在崇洋媚外的情绪,以外国节日为重点,逐渐忘记了我国传统的节日,甚至还存在被一些不实的文字所误导。例如中国历史传承下来的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节,有些人竟然相信外国的言论,认为端午节是起源于别国而非中国,爱国主义思想与精神逐渐泯灭。因此,需要重视历史教育,尤其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初中生而言,更要重新发扬爱国主义思想与精神,将爱国主义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从而激发学生不断进步,从历史中感悟中国形成的辛酸苦辣,感知现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进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将爱国情怀从小深深印刻在初中学生的心中。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体现

(一)以人物为题,嫁接爱国内容

学生爱国品质的建立,可以在榜样的学习中得到深化。教师可以从古代爱国人物说起,激发学生自己梳理爱国人物的事迹,并对爱国人物的精神差异做出自己的分析。例如,在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就要注重让学生从魏征和房玄龄等爱国名相说起,让学生来谈谈他们的爱国之心———是他们的直言进谏,带来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学生在辩证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中得到了新的认识,丰富了自己对爱国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二)挖掘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记忆,要靠“历史”说话。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我们“穿越过去”,铭记与回顾,真正地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艰难路径、对祖国的命运有更为明晰的认识,对祖国今天取得的辉煌成就产生由衷赞叹,并树立和筑牢爱国信念。初中历史教材中含有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担负着对初中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科教育功能。因此,教师要切实围绕初中历史教材,引领学生了解和感受爱国主义精神。如在古代史中逐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近代史中也一一展现了中华儿女反抗奴役、保卫国家等鲜活案例。为了切实使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教师从历史教材中找准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切入点,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同时,进行梳理,有效利用,通过有针对性地渗透与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产生爱国主义情怀,催生学生的爱国情感。比如说,隋唐文化这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先对教材认真阅读,同时也对隋唐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加以归纳,进行概括,让学生围绕这些优异成果进行讨论与交流,从而充分感悟我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文明,让学生在这一历史的启发下,自觉进行今昔对比,进行经验总结,切实从中华民族劳动人民不畏艰辛、努力奋斗、突破难关的历史中感受民族自豪感,提振民族自信心,树立民族自信。

(三)从初中历史事件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天堂,也是学生懂得做人道理的重要场所。而历史是学生知晓过去,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初中历史教学主要以一些历史事件为主,在向学生讲述历史事件时,应该融入爱国主义思想与精神进行教育,这是弘扬爱国主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追溯皇朝的根源,始于夏、商、周,夏、商、周作为最早的国家,不断的分割离合,进行群英会战,到最终的秦始皇统一六朝,统一国家,最终形成繁荣昌盛的秦朝。从历史事件中就可以体现出,国家要想团结统一,就必须要人人爱国。具有爱国之心,才能够为人民带来幸福的生活。

为纪念历史上的伟大事件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我国有很多的历史纪念日。例如:辛亥革命的周年纪念日,还有每年3月1 2日的植树节,为纪念1 925年3月1 2日逝世的孙中山。孙中山作为辛亥革命领导人,为我国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因此被称为“国父”;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这是在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的。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我国,历史爱国纪念日不胜枚举,甚至也有很多的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日。国家成立并流传这些历史纪念日并不仅仅是让我国人民铭记历史,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等教训,还需要从历史中学习爱国主义精神与思想,以历史为镜子进行反省,知晓荣辱,知道得失。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一些历史事件,了解纪念日的由来,从中加深印象和记忆,感受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

(四)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掌握历史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形成这一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为了强化历史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课上课下紧密联系,设计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历史、感悟历史,提升爱国主义思想境界。

结论: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有效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更能在随课推进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爱国素养。学生懂得了大千世界的历史奥秘,就会在内心升华出对祖国的热爱。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历史课堂的养料,势必会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以及自身爱国情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观娟.在历史教学中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重庆与世界,2018(08):80.

[2]叶兰敏.初探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学周刊,2016(03):132.

[3]咸学儒.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2017(0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