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析初中体育训练中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策略

郑振明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四中学,5244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体育能力的核心素质也提出了要求。教师还应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从而加强对学生各学科的培养,使学生对各学科都产生兴趣,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这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这不仅保证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帮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 初中体育;核心素质;运动能力
DOI:10.12721/ccn.2021.15851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体育的核心素质是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和独立健身的习惯,增加体育知识,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良好适应社会的体育能力。目前,新课程正在不断创新和进一步深化,改变教育体制下的能力模式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重要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初中生的实际特点,选择更科学的能力方法,优化课堂能力的质量。

一、完善体育素质教育机制,加强课程教学重视

由于大多数农村地区都远离城市地区,而且乡村思想的陈旧和腐朽使得有些学校没有按照教育部门的政策来实行。对于这种现象,有关部门可以派人去当地监督,其不仅仅是在监督过程中进行调查和指导,发现一旦有学校取消有关的体育课,就必须予以严惩,在最大限度上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使得初中学生为体育能力和核心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关教育部门要提升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视度,完善相关的课程教学对策,明确体育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并制定完善相关的执行落实对策,确保相关初中院校对此进行有效执行。

要进一步提升初中教育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度,除了要完善相关的教育政策外,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体育课程的地位,让学生明确体育课程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大纲中,明确相应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考评机制,将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纳入教学考评中,提升整体课程重要性。要进一步深化初中院校的素质教育理念,让相关初中教师能够认识到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体育课程地位。

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监测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到体育课程是一项需要学生多动多练的学科,这也就要更好地克服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进而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时间实现对学生运动效果的监测,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影响下,由于教育方法相对比较单一,这也就让学生会越来越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在课堂内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科学的体育运动技巧,对学生耐力素质的训练也是无从说起。如,在篮球技能的教学活动中,以往的教学活动都是教师为学生做出一次示范,讲解一些基本的动作之后就让学生尝试投球,对学生的训练活动不管不顾。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大多数学生都是刚开始时充满兴趣,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各玩各的,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是以自己最喜欢的形式组织篮球比赛,在其中对运球、投球、传球的姿势也是不管不顾。为了有效改变这种局面,让课堂有限的时间都能充分运用起来,教师就要在学生完成一定时间的静态训练之后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比赛,看一看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队投进的篮球数更多,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的运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全场篮球比赛中,学生需要在很大的范围内完成评比,这既是技能的较量,同时还是速度和耐力的较量。又如,在羽毛球这类较为简单的球类运动中,由于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所接触,是一项能让学生全身心得到放松的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还让人的耐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为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探索正确的练习方法,可以在教学前的20分钟里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自由完成对打练习,有效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羽毛球拍的使用方法,掌握其中获胜的小技巧,学会更多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锻炼意识也会越来越强,有效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刻板印象,更好地抓住体育课堂上的时间来提升自己,有效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确保初中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推进训练方法创新

在开始上课之前,让学生预习需要学习的内容和相关知识。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为学生开展更加合理科学的体育活动。例如,在进行排球活动时,学生可以首先观看排球运动的基本要点,以及接球的手势和起始位置,以及如何防止扭伤。学生们也可以在课后自行练习,这可以使得学生增加对体育运动的感觉。为进一步提升体育课程的学习趣味性,在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进一步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体现体育课程的多样化教学。创新应用体育视频、体育电子教学资源、电子白板等来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个人体育运动项目、游戏教学项目、团队训练项目等,让初中生在多样化的体育运动学习中,切实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培养体育运动兴趣,促进体育课程学习成效不断提升。例如,组织开展初中生相关体育技能竞赛,通过多样化竞赛形式应用,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热情,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好地体现“我运动,我学习,我快乐”的宗旨,展现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成果。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身体是最根本的根本。初中学生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育习惯的关键阶段,通过体育竞赛,唤醒孩子内心的潜能,使不同孩子找到自身的优点,激发热爱体育,养成运动的习惯,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是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基石,对于教育的成功,不能简单地以一时的学习成绩来评判,而要着眼长远,放眼未来。

四、家长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

在初中学生体育能力和核心素质的培养中,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手机不仅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占用学生的所有体育活动。家长在为学生配备手机时可以选择使用非智能手机,也可以限制学生玩手机的时间。当学生没有任何娱乐项目时,家长可以敦促学生多做运动。必要时,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去,在运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体育运动的意识培养,使学生能够自觉锻炼。

结束语:良好的体育素质是学生学习各种学科的基础,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良好的体育能力锻炼出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更好的地应对各种竞赛和压力。

参考文献:

[1]孙轩.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性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9(27):60.

[2]刘振宇.浅谈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