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关于民办高职课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研究

​李争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 在进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对传统的教学课堂流程进行改革优化,同时,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但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缺少内在联系,对校企合作教学课堂的开发力度不足,采用的教学手段十分落后,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想要全面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就需要做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本文主要探究了民办高职课程诊改方案,希望能够深化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完善高职院校教学体系。
关键词: 民办高职;课程诊改;研究分析
DOI:10.12721/ccn.2021.15708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主要分为,精品专业课程设计与多样化教学资源建设,高职课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需要遵循三全育人的基本原则,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到教学诊改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教学意见,实现对整个教学流程的系统化管理。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结合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构建系统化教学课程反馈平台,从专业、课城、学生等多个角度开展常态化自我诊改,并建立明确的课程诊改指标,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多元化、应用型人才。

一、成立民办高职课程教学诊改机构

1、质量管理办公室。工作诊断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主要手段,改进措施是实现目标的主要流程,因此,在高职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将课程诊断的主要意见和最终结果,进行有效落实,完善高校现有的组织管理体系。学校内部机构要认真履行质量监督管理职责,系统化开展民办高职课程教学诊改工作,并对最终的诊断意见和诊断结果进行反馈,构建常态化的管理体系,在校园内部成立质量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高校诊改工作的统一调派。

2、诊改工作小组。为了保证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诊改工作小组,负责对高校工作的统筹协调,诊改工作小组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完成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等工作任务,完善现有的工作制度,健全诊改小组的工作机制,对当前高校各教育部门日常工作内容的梳理,明确工作人员所具有的管理权限,并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同时,要在监督的过程中,对各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应用,并保证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数据内容的准确性,定期对学校管理平台所获得的数据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数据为基础诊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诊改建议,认真履行人才培养责任,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诊改小组要负责对设计好的工作方案进行审核,对具体工作流程进行调整,设立明确的发展目标,提高办公室考核方案的整体质量,成立教学内容考核监督小组,并针对小组工作内容进行行政管理,要求小组成员的诊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完善民办高职课程教学诊改规划

制定出高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并结合社会教育发展需求,提出专项改革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出,编制部门的管理价值,完善学校现有的教育管理体系,要求学校各部门形成明确的工作发展目标,并推出专项实践项目,要求行政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工作措施。结合学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年度建设发展目标,并定期对教师开展专业化教学培训,总结学生当前的成长规律和学习水平,同时,学校要积极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多个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民办高职课程教学诊改队伍建设

在高职院校内部宣传,强化学习、系统化培训的教育理念,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打造一支拥有自主诊断意识,并掌握具体工作流程的工作团队,实现对工作诊改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保证学校诊改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互动性和共享性,发挥出信息平台的功能优势。满足高职院校教学课程开展过程中,对工作诊断的基本要求,通过数据平台进行人才培养规划实施效果的具体分析,了解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保证信息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遵循公平、公正、客观的发展原则,加强高职课程教学工作诊改队伍建设,推广数据平台应用准则。

四、民办高职课程教学诊改大数据平台

由于学校各部门管理内容的不同,在学校创建了多个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学校教学流程的综合化管理,创办科学性的管理系统,实现对丰富教学资源统一处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由于综合化管理系统功能十分繁琐,工作人员会产生重复操作的问题。形成数据孤岛不利于海量数据的全面管理,因此,需要在学校管理层,建立统一化的数据集合中心,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都需要与数据中心建立连接,对数据平台的工作流程进行改进与完善,保证数据收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学校内部建立教学质量监管体系,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管理模块,并将得到的数据结果作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针对教学质量构建信息采集点,在学校内部开展精细化管理,为民办高职课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创造先提条件。

五、民办高职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在学校内部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第三方人才评价机制,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更好的满足职业岗位人才素质需求,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对高校办学条件的认可度。同时需要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未来岗位工作状态,完善大数据管理系统,加强学校管理人员对数据内容的宏观管理,针对学校提出的行政决策,给予合理化建议,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满足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出年度报告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人才培养得到的状态数据分析,做好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第三方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确立,要由合作企业、专业发展协会、科学研究机构共同参与,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加强企业对毕业生专业技能的满意程度。

六、民办高职课程教学诊改质量保证体系

高校管理层要充分发挥出决策领导作用,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监督控制,分析工作任务的可行性,同时学校专业课程部门和教职人员,等需要共同参与到未来学校发展决策制定中,建立独立性较强的自我质量保证体系,保证诊改工作在全校范围内的全面覆盖。成立信息化校园管理平台,结合信息反馈建立科学化的发展决策,建立全员参与实时共享的监控数据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提高教学诊改质量。

总结:民办高职课程教学诊改工作实施,需要了解当前高校开展的各项工作内容,整理相关省区和国家出台的学校教育文件,明确各个岗位需要履行的教育职责,对日常学校工作教育流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标准,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有效应用,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系统,对工作环节进行合理规划,并编写成学校通用的工作手册,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海琴. 基于质量提升的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研究[J]. 高教学刊,2021(1):185-188.

[2] 温红真. 基于诊断与改进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评价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2020(36):60,62.

[3] 王军,史子新.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研究[J]. 科教文汇,2020(8):99-100.

作者简介:

李争,女,1981年7月生,汉族,四川成都人,学历:本科,职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 单位: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公园路189号
邮编:610100
电话:1380820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