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体育游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分析及策略研究

曾小明

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三中学,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 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够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引入多种不同的游戏,精心设计创意性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体育课堂快乐学习,从而推动小学体育课堂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 体育游戏;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195
基金资助: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竞技性体育游戏对中小学生心理韧性影响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SZJ21159
文章地址:

体育游戏形式丰富、种类多样,通过选择恰当的体育游戏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加深彼此的了解,在整个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这对于学生形成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授课中要重视使用体育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能够形成身心健康状态,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做好铺垫。

一、体育游戏教学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

(一)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在游戏过程中,中学生与对手斗智斗勇,在与同伴的默契合作中相互帮助,在克服困难和自我挫败的同时感受快乐。这种良好的情绪氛围给学生以有力的激励,从而调节他们的不良情绪,改善他们的不良心理。此外,适量的运动负荷可以调节中学生的情绪状态,如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这是因为体育游戏活动检验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它可以给弱者一个成功取胜的机会,并向强者提出新的挑战。学生只要全力以赴参加活动,就有希望赢得冠军,从而增强学生获胜的信心,纠正消极的自我评价,建立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相反,高强度运动可能会增加紧张、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

(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体育游戏教学法以其竞争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降低焦虑水平,参与比赛和接受挑战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他们的许多积极情绪也在比赛和挑战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学校体育的许多方面都包含着竞争因素,如体育游戏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各种形式的对抗比赛、邀请赛、课余时间的班校试训、全校运动会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竞争的机会。一方面,体育游戏比赛反映了愿意参加比赛的年轻学生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参加体育游戏活动时最受欢迎

可接受的形式;另一方面,体育游戏竞赛的作用是以体育竞赛为媒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群众性体育游戏活动的广泛发展,但也会在学生(包括参与的学生和观看的学生)之间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的群体(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意识,因此,一些学生直接参与体育比赛,而大多数或所有学生间接参与,共同接受教育,激发集体情感。

(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经常参加运动的人更有可能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并具有更强的人际交往技能。然而,就不同的教学方法而言,提供给学生的交流形式和范围是不同的。在教师主导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体育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双边教学活动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这种教学形式中,人际交往通常是由教师发起的。在与全班同学交流的同时,让学生进行交流,建立和谐的学生关系。体育游戏包含着强烈的社会因素。游戏创造了良好的集体环境,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的最有效手段。通过游戏,学生开始了解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养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了解行为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等道德品质。体育游戏一般是为中学生集体组织的,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样,在游戏中,学生逐渐形成道德责任感、对成人角色的理解和对他人的关心,开始学会与他人合作,并逐渐消除一切不良心理特征,如不愿与他人互动、自私、垄断等。可以说,游戏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体育游戏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在体育游戏中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据调查在当前学生群体中,80%以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更加容易形成孤僻、自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合作的性格特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难免会遇到与自身生长环境、生活习惯有明显差异的同学,那么每个学生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自我调节,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内心健康成长。教师重视应用体育游戏引导学生身心素养健康发展就尤为重要,因为体育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增强情感体验,加强情感沟通,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意识,逐渐实现自我调节,达到体育游戏训练的目的。其中,学生素养主要涵盖了学生学习能力、身体健康水平以及身心素养健康状况,这些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学校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二)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毅力

想要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身心素养,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坚强的毅力,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才能够坚持完成自己的目标或者是任务,不断地挑战自我以及战胜自我。教师在开展体育游戏时,需要适当调节体育游戏难度,逐渐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毅力,在体育游戏中,感知到坚持的可贵,遇到困难时,再坚持一下,与同伴们共同努力,困难就会迎刃而解。教师要做好鼓励与指引工作,当学生在玩一些难度较大的游戏时,如果发现学生出现犹豫不定、焦躁不安的问题,就要及时进行鼓励与表扬,给学生增加自信心,在不断玩游戏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毅力。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要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形式,其中两人三足这一游戏是常见的模式,形式就是将两个并排站立的学生,紧挨着的两条腿绑到一起,目标是走到对面界限。哪个小组花的时间最短,那个小组就胜利。这个过程中,两个学生由于步伐不一致,肯定会出现一定的困难,但是想要获得胜利,就要克服行走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这个过程就提升了学生的耐力,毅力有所改善,这对于以后克服困难、面对挫折都很重要。整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这种体育游戏模式,掌握其中的道理,不仅能够改善体育运动中身体的协调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明白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鼓舞工作,善于解决体育游戏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并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化解。

(三)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体育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大多以团体性协作游戏模式为主,通过在体育课堂中开展这种游戏,能够让学生深刻地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与他人的合作,提升自己学习与生活的效率,增强身心健康水平,所以体育教师在授课中要重视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团结合作意识,发挥体育游戏作用,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团队意识,教师可以采用拔河这种游戏。通过拔河比赛,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力量,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为了实现统一的目标而不断地努力,增强学生之间合作意识。比赛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依据教师划定的界限,在听到开始的口令之后,两面的学生就分别向自己这一方用力拉绳子,整个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努力为相同的目标而使劲,只有当整个队伍都发挥出最大的力气之后,才有可能会获得拔河比赛的胜利。在比赛结束之后,教师要向学生们阐明,比赛的意义不在于哪个队伍获得了胜利,而在与同学们是否团结合作,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三、结语

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学校、教师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为了更好的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的使用体育游戏的形式,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韩丽芳.中小学身心素养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分析[J].中国教育刊,2020(S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