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既有游戏的趣味性,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规则开展的。科学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体育游戏的意义
在过去,初中体育教学往往不被重视。体育课堂上通常只是让学生做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再跑几圈操场,之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在其中没有充分起到引导作用,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故而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散漫,学习热情不够高涨。体育游戏教学的方法运用后,可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爱玩、爱动的时候,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的锻炼中来,加深学生们对体育知识的印象、理解及记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够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设计差异性体育游戏活动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在智力、体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保证体育游戏能够顺利进行,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与调整游戏内容。在初中体育游戏教学中,男同学与女同学之间的差异性比较明显,男生发育地更好一些,男生的体力也比较好,他们更加适合参与一些高强度的体育运动,而女同学在体育运动能力方面则略微逊色,许多女生的身体比较娇弱,在参与高强度的体育运动时往往难以坚持。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男女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设计出适合所有学生的体育游戏。例如以“耐久跑”教学为例,男生的耐力普遍要强于女生,男女同学之间也存在着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体育教师可以设计异性追逐跑的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在游戏活动开始之前,体育教师就先将学生按照性别差异分成两个小组,首先进行第一次游戏,女生站在距离男生10米远的距离,待教师吹响哨子以后,双方在同一时间起跑,男生开始追逐女生;之后进行第二次游戏,男生站在距离女生3米远的距离,待教师吹响哨子以后,女生开始追逐男生。这样的游戏方式比较容易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愿意主动参与“耐久跑”练习,最终达到提升跑步能力的目的。而且体育教师也考虑到了男女同学之间的差异性问题,游戏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另外体育教师也应该考虑到女生运动能力较差的问题,针对女生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游戏活动,比如抛绣球、跳花绳游戏,针对男生则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高的游戏,比如快速运球、三步跨栏比赛、带球跑等游戏,这样更容易发挥体育游戏的重要作用,强化学生的训练效果。
(二)设计课前热身游戏
初中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活动学生的关节,让学生避免在课上做运动时受伤。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在热身阶段集中注意力,体育教师可以设计适用于热身阶段的体育游戏,比如可以设计“红灯绿灯”游戏,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体育教师在喊红灯的时候红灯队向前行,绿灯队保持原地不动;教师喊绿灯的时候绿灯队向前行进,红灯队保持原地不动。学生们在向前行进的过程中不要只是走步,可以尝试着变换动作,比如做高抬腿动作、做青蛙跳等,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游戏的趣味,而且也帮助学生完成了课前热身。通过设计这样的体育游戏,班级中的学生们都参与到了热身活动中。
(三)结合体育课教学目标设计游戏
初中体育教师应该结合体育课教学的目标来设计体育游戏,让体育游戏的内容与体育课教学内容更加的贴合,这样才能够起到增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目的。以篮球教学为例,篮球教学的训练要点就在于让学生掌握快速启动和急停这两个重点,提升学生的敏捷性。如果体育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那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学生也很难掌握技巧。所以,体育教师可以设计“摸球追人”的游戏,体育教师在篮球训练场地上画出一个边长为3米的等边三角形,在等边三角形每一个角的顶端放置一个篮球。之后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运动能力来将学生均匀地分成3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要站成纵队,并站在距离篮球2米远的位置。接着,教师每吹响一次哨子,各小组便依次派出一名成员按照事先画好的线路跑去摸篮球,抓旁边小组的成员,并绕跑一圈后归队,完成一次的记录两分。各小组都按照这样的秩序完成游戏,最后统计各小组的得分情况。学生们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大家都积极地参与体育训练,最终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耐力和敏捷程度,而且也掌握了快速启动与急停的技巧。
参考文献:
[1]张亚平.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36):61-62.
[2]魏小龙.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及影响[J].学周刊,2020(01):151.
[3]宋雅芳.浅谈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