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体育教学得不到重视。尽管体育课程在我国的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目前我国高中和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仍较低。所有的父母和学生都很看重高中阶段。为了升入重点大学,学生们都努力学习,老师们也给学生布置了很多作业。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学生们把自己全部的时间都放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他们也挤不出时间来进行体育训练;除此之外,父母、学生和老师都不具备锻炼身体的强烈意识。在他们的观念中,成绩好是最重要的。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考入理想的大学。体育训练纯粹就是浪费学生们的宝贵时间。所以,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二)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模式落后。中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常常是根据个人的意志,或只凭一套教科书,导致了体育教学内容的单一。由于缺乏对体育教学的关注,体育教学内容往往是随机的,导致教学方向不明、教学方法落后,使学生的健康教育难以达到。由此,可以想象中学体育教学的成效。教学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效。然而,当前中学体育的教学方式还很落后,往往由老师讲解、演示、学生重复操练。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容易让人感到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生兴趣不足。高中阶段由于教学压力加大,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文化课学习上,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不仅没有时间关注,更多的是兴趣不足。不少学生对高中体育课程存在抵触心理,不愿参与体育教学中来,在此情况下,不少学生的健康及体质水平直线下降,出现近视眼、含胸、驼背等青少年发育问题。不但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难以满足新时代下对高中体育教育的要求。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影响
(一)分层教学,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切合学生需要,目标是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高中体育学科而言,学生的运动素养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教师能巧用分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指导[1]。尤其是体育特长生和后进生,需要教师及时跟进、及时指导,使特长生能将自己的特长项目发挥到极致,也使后进生的体育运动综合能力得到针对性的发展。例如,在长跑的训练教学中,对于班中有几个学生的耐力素养、体能素质非常好,也热衷于长跑。这时,指导他们如何在长跑中调整节奏感与规律性,帮助他们逐步突破自我,更进一步地提升长跑的成绩。但同时有几个女生不愿意长跑,教师要细致分析原因,适当降低对她们的要求。针对这部分学生仅以常规性要求为主,并且组织班级女生集体长跑,开展追逐跑、计时跑等教学方式,以此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帮助她们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逐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长跑素养。高中生慢慢进入了身高和体重增长缓慢的时期,有的学生已经进入了稳定状态,而有的学生还处于非稳定状态。对于不同状态的学生来说,教师也应该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案。对于稳定状态下的徒手训练,教师要将徒手训练作为核心力量训练的初始环节,让学生通过训练感受到核心肌群的发力感觉和控制力量的感受。在徒手静力练习时,要将深层核心肌肉群作为核心,训练的动作要持续到30—60秒,通常3—5个动作为一组。平板支撑是一种有效并且非常常见的徒手训练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提升身体重心和减少支撑点个数的方法来增加训练的难度系数,指导学生将躯干作为支撑,配合呼吸完成对应的动作,前屈后伸、内外收展等。动力性训练将锻炼核心运动肌肉群当作相应的核心,注重的是各种肌肉群的互相作用,动作训练的频率要保持在10次左右,同样3—5个动作为一组,要注意运动时的呼吸和运动节奏。
(二)组织多元体育锻炼,培育体育实践能力。体育本身实践性质比较强,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加大实践课程力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完整的体验,这样不仅达到锻炼了身体素质的目的,还能进行有效交流,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2]。体育训练包括技能训练和挫折训练,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技能训练主要以合作形式为主,比方说在进行仰卧起坐训练时,教师首先在前面进行动作示范,然后学生两两一组进行练习,互相监督彼此动作是否规范并记录对方一分钟之内仰卧起坐的个数,这样一来就能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体育训练中,挫折教育同样重要,在高中体育训练中融入挫折教育,以此锻炼他们直面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压力的刺激下激发出内在潜能,创造更多自我价值。比如组织跨越障碍比赛,在赛道中间设置一定的障碍,既锻炼了身体,又加强了心理素质。总之户外体育锻炼是开展体育实践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开发并整合体育教学资源,利用体育训练来达到身体与心理共同训练的效果。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要合理安排训练强度,确保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开展组合训练,提升学生耐力。体育锻炼,并不是仅仅促进学生单一素质的提升。大多数的体育项目,都是较为综合性的锻炼过程,可以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完成耐力、力量等多元素质的锻炼。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重综合性的锻炼方法,为学生开展组合训练活动,让学生在综合锻炼中潜移默化的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例如,“折返跑”运动,就是一个可以锻炼学生速度的运动。但是,传统的“折返跑”训练,效果却并不理想。这样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单一,学生难以激发出参与的热情。因此,教师可以在跑步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入俯卧撑训练与原地纵跳训练,并以游戏接力的竞赛形式组织学生开展锻炼。如此,不仅提高了运动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在竞争意识的调动下,更专注的进行训练。
三、结论:
因此,针对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中学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新一轮的新课改,中学体育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应试教育,而是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素质。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为中学体育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保田.浅析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J].田径,2019(01):36-37.
[2]何文华.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4(0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