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周燕丽

贵港市桂平市石龙民族中学,537224

摘要: 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荣誉感,而且能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我们必须认真处理课程设计,教师培训、组织实施等问题。本文以中小学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为基础,阐述了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些观点,提出了适合壮、汉民族聚居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以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构建有效的组织体系,顺利完成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关键词: 中学生;民族团结;课程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9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学的意义

首先,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中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学生成年后成为合格公民奠定了良好的国家意识基础。其次,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也是国家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推进主要方式。政府及相关教育为进一步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做出了大量努力。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宗教统一教育事关国家的统一,事关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民族团结教育也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根源。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的长远规划,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

二、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学策略

我国一直坚定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民族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拥有绝对的政治权利,是新中国真正的主人。各民族团结互助、亲如一家。但依旧有少数阻碍民族团结的言论,为了维护民族关系的稳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一)打破语言的隔阂

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语言是普通话,而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的环境中,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本民族语言。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的脑海中始终会潜意识的先翻译再思考,他们始终处于将汉语理解为本民族语言的激烈思维活动中,否则,他们将无法从语文教学活动中学到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当然,有些民族学校使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教学,但无论哪种方式,学习都不如母语教学方便。因此,这或多或少会对少数民族学生思维广度的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语言障碍的影响学生思维进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让打破语言的隔阂,普及汉语教育,使汉语成为少数民族的第二种母语。

(二)注重教学测评

考试是评价民族团结教育成效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考试并不是唯一的考核手段。考试重要的不是成绩是民族团结教育后的教学效果,中学生是否认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是否了解我国的国策,是否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团结意识。考试从来就不是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只有学生真正把民族团结融入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真正把民族团结意识付诸实践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培养祖国未来栋梁,为国家提供人才储备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自身的思想正确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中学生年龄较小,正处在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的他们思想还未成型,在成长和受教育过程中会受到教师思想的影响。教师要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思想觉悟高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要端正态度,积极提升自身。民族地区人民教师要提高党性,因为他们同时还肩负着传递民族团结思想维护民族友好的重要使命。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民族团结的有关知识,这既是教师的工作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要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民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才能不断适应我国教育目标的需要,让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得以提升,让各民族学生都能深刻认识到民族的整体性,提升民族凝聚力。

(四)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在实施教育部新教育政策的基础上,要求把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受教育者。因此,有必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性学习,在群体中收集和总结信息,自主学习民族政策及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民族团结意识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和心灵,并在学生的日常行动中得到落实。教师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在活动的主题、素材、过程、方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民族团结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建立在中学生生掌握大量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具体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基础上,学生的行为可以反映其潜在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团结思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交流研究,这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团结感。

学校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学校可以组织开展相关民族实践活动,如民族团结征文大赛、红色故事讲座、参观历史博物馆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各民族为了实现革命的胜利的团结奋斗,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感。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意识到现代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也可以学习到先人的精神品格。

结语:当前,我国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迅速。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依旧是十分必要的。国外敌对势力不断渗透妄图破坏中国的国家统一、人权和领土完整等。民族团结教育需要被重视起来,并且立即有效地付诸于行动之中。首先,党和国家要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这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前提。其次,要进一步结合当地的民族特点,用适合的方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提升民族团结教学效果,为国家民族团结进程添砖添瓦。

参考文献:

[1]陈立鹏,张珏.关于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几点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06):143-149.

[2]何玉成.民族地区中学生双语班实施团结教育的策略[J].甘肃教育,2020(10):117.

[3]张会琼.沐民族团结春风 育民族教育花蕾——楚雄市金鹿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经验谈[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8(08):46.

[4]尹绍清,李昌茂.督导与培训: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改进[J].保山学院学报,2018,37(04):37-42.

[5]尹绍清,尹可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需求、实施及作用现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30(10):75-81.

[6]关冰. 广西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D].广西民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