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中生的意志力薄弱,在困难面前容易表现出沮丧和消极的态度,对于其个人成长十分不利。体育教学对学生性格塑造和人格养成具有良好的作用,引导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为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打下基础。初中生的心理十分敏感,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当中,逐步提升体育运动水平,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积极心理暗示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旨在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暗示,使人的行为得到调整和改善。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暗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明确积极心理暗示的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实现有效融合应用,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积极心理暗示的教育意义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心态。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养成健康的心态。这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克服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会受到体力和耐力的考验,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造成一定的畏惧心理。而采用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消除不良情绪,锻炼学生的思想品格。
二、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利用言语进行积极暗示
言语暗示是一种最直接的积极心理暗示方法,能够通过语言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改变体育学习的习惯和方法,逐步提升运动能力和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通过合适的课堂语言对其加以针对性调整,以达到良好的体育训练效果。应该注重言语暗示的简洁性和准确性,通过简短的话语让学生了解学习重点,准确地理解不同运动动作的技巧,真正做到言简意赅。对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良好表现,教师则应该采用正面、积极的语言加以鼓励和表扬,不能采用反问或者质疑的语言,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产生良好的情感响应。肯定性的语言,可以强化学生对正确行为的认知,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后,能够在后续学习中延续自身行为,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尤其是在初学阶段,教师更应该通过良好的言语暗示,鼓励学生投入到学习状态当中,进而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增强动机性机能。
2. 利用积极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培养自信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当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自信时,其思维活跃性就非常强,个人学习和生活能力也高。反之,那些平时生活和学习缺少自信的学生,思维比较迟钝,学习一般或者中下。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无形中受到自我心理暗示的影响。有些学生心态比较积极,而有些学生心态比较消极,从而造成不良的表现。因此,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使所有学生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心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遵循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育原则。利用多种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鼓励和开导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和运动自信。其次,在实际教育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合理引导,通过积极暗示引导学生逐渐建立运动和学习自信。再次,在对学生的运动评价上,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出积极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信任,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例如,在短跑运动中,有些学生可能跑的速度不够快,但是其起跑姿势较好,教师在完全掌握了学生的具体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并适时表扬,可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当学生听到表扬和鼓励的话之后,就会改正自身的不足,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积极投入到训练和学习中。
3.利用动作进行积极暗示
体育学科对于学生的动作要求较高,教师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暗示的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而且可以使学生得到有效激励,在学习中按照教师的要求不断改正自身缺点。很多语言在动作的辅助下,能够起到良好的强化作用,对双方的信息传递效果更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动作暗示的方式对学生加以激励和感染,形成正面情感,以此提高体育学习效率与质量。具体而言,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点头、动作示范和手势等进行引导,从而实现课堂任务的快速推进。
很多体育动作,都需要教师示范展示,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的动作暗示,强化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整体运动水平,消除在学习中的局限性。身体语言从外在上反映了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和职业精神等,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地实施动作暗示,配合相应的体育项目,从而达到积极的引导效果。
4.利用积极心理暗示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少不了举行一些合作性运动项目。而这些运动项目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心理暗示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促进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成长。
例如,在足球和篮球运动项目中,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心理教育促使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团队。其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将游戏教育方式融入体育教学中,以此促进学生相互协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好处以及学习的乐趣。这样能够在无形中起到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运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和特长,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让学生主动融入体育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5.利用榜样进行积极暗示
初中生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树立良好的榜样,也能起到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为学生的前进提供动力,在榜样的引导下转变学习习惯和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感染力十分显著,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自觉树立正面形象。尤其是在很多动作的示范当中,教师应该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学生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同时,教师应该展现自身的专业能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从而在学习中能够以教师为榜样。对于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也应该树立一个榜样,使学生能够在同伴的影响下获得自我进步。
比如在田径项目当中,很多学生难以坚持完成长跑,教师则可以将长跑能力出色或者进步明显的学生作为榜样,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通过榜样暗示的方式,可以真正激发学生的斗志,形成拼搏奋斗的精神意志。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利用积极心理暗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申凯. 探究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 文渊(小学版),2020(8):613-614. 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20.08.889.
[2]许雪. 刍议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 魅力中国,2020(37):312.
[3]郭虎元. 探究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路径[J]. 魅力中国,2020(3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