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析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杨丽莉

甘肃省酒泉市气象局,甘肃酒泉,735000

摘要: 民以食为天,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特别大。而农业生产对于气候条件的依赖性较大,一旦遭遇气象灾害,势必会带来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本文主要结合甘肃省酒泉市气象服务工作经验,主要对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进行探析,并给出了一些可行性气象服务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气象服务;农业防灾减灾;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01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与气候之间联系十分密切,在作物品种比较优良的基础上,气候条件是对作物产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因子之一,天帮忙则丰收,灾害多则歉收。气候条件的变化时常会对农作物生长以及收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旦出现灾害性天气或者由气象灾害引发地质灾害,均会给农业生产造成特别大的损失。随着气象事业的迅猛发展,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大。现代气象服务可以为地方部门以及广大农户给予科有效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农业生产应对气象灾害给予可靠保障,尽可能降低各类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本文重点围绕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进行综合分析探讨。

1.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酒泉市隶属于甘肃省,位于甘肃省西北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闪之间,地理坐标处于北纬38°09′~42°48′,东经92°20′~100°20′之间,酒泉市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酒泉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干燥寒冷,降水奇缺。从东到西海拔1500-1100米,年均温3.9℃~9.3℃,无霜期127~158天。夏季干热而较短促,冬季寒冷而较漫长,但春季升温迅速。酒泉农业类型为灌溉农业,境内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是甘肃省最重要农业区,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与经济作物集中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谷子、玉米、棉花、胡麻、马铃薯、高粱、瓜果等。但是,受其地理区域位置以及气候的影响,酒泉市干旱、冰雹、洪涝、大风、沙尘、霜冻、寒潮等气象灾害出现概率较高,对当地农业的正常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酒泉市特别重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开展了诸多工作。

1.1气象灾害信息服务传播方式

农民提供有关天气灾害信息的最熟悉的方法是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利用电视节目了解天气预报已成为大多数农民了解天气变化,科学安排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气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也可以借助于QQ、乡村预警大喇叭、手机、微博以及微信等途径进行传播。 最近几年,酒泉市明确了传播当地预警信息的有效手段,积极告知农民预警信息渠道,引导村民有效防灾减灾。

1.2实行预警联动机制

酒泉市气象局和应急局建立综合防灾减灾部门联动合作机制,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合作领导小组,建立风险监测预警联席会商制度,共同研判风险形势,并在灾害事故应急处置中开展更加紧密的应急响应联动合作;逐步实现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信息、气象灾害风险信息,以及各类自然灾害监测数据、灾情信息和灾害风险信息的共享共用;建立便捷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明确信息服务清单,面向公众联合发布有关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联动会商制度,建立防灾减灾预警响应应急处置和突发灾害应急视频会商专线,增强灾害预警的实效性和预警服务的针对性。除此之外,气象局还和水利、农业等部门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防灾减灾的原则开展合作,建立定期联合沟通会商机制,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做好合作总结和效益评估。通过各部门预警联动以及灾害联防,密切关注水情、农情以及灾情等信息,大大提升了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与敏感性,为开展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1.3 促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酒泉市根据当地农业发展行动计划以及农业产业布局,不断强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与农村气象防灾体系建设。 推动农业气象观测站建设,强化高效农业以及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完善部门联合农业服务的服务机制,加强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直通式”气象服务。

1.4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近年来,酒泉市不断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和指挥协调机制,对投入保障机制进行逐步改善。强化标准化作业点建设,优化人影天气作业基础条件,增强作业指挥能力。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为缓解水资源紧缺、农业旱情以及防灾减灾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2011年8月12日-14日,市气象局针对影响我市降水的有利天气形势,在全市范围内及时组织开展了一次联合人工影响天气增雨作业,取得了显著效果。该次人工增雨作业结束了酒泉市连续2个月降水偏少、持续的高温干旱气侯,大大缓解了酒泉市旱情,为改善生态环境、秋粮以及经济作物提供了有利条件。 

2.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服务能力的建议

2.1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能力

酒泉市气象局应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借助于已建立的农村应急广播系统,不断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它还建立了与广播机构和其他媒体传播气象预警信息的“绿色通道”,并采取了科学合理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的有效方法,以确保突发性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及时发布,并提供农业防灾减灾防御措施。在手机短信传播方面应严格遵守相关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各项规定和有关发布流程,加强业务人员值守班发布工作,确保农业气象灾害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此外,应加强对12121电话以及气象信息员传递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管理,尽可能发挥农业气象灾害信息传播实效。

2.2加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酒泉市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应密切配合气象部门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决策服务对象信息更新以及备案,逐级建立气象服务责任制,实现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情况、信息员活跃度与国家级监控系统的实时接入。要建立健全乡(镇)气象防灾减灾机构,积极创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乡(镇),构建标准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组织管理体系。此外,要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专家队伍和志愿者以及气象信息员等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建设,举办气象信息员培训班,提供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发挥基层单位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形成“部门领导、乡镇组织、村民参与”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不断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3.结语

总之,农业生产与气候之间联系十分密切,在作物品种比较优良的基础上,气候条件是对作物产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因子之一,天帮忙则丰收,灾害多则歉收。所以,酒泉市气象局一直高度重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农业防灾减灾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是受人员、科技等方面问题的制约,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还有待完善。所以应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不断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防灾减灾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中伟,赵莉,石启富.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14).

[2]刘建英.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 [J]. 中国农业气象 ,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