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历史悠久,属于奥林匹克运动。立定跳远是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必备内容,其技术可测试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要点掌握和控制相对简单,在测试学生爆发力与弹跳力等基本身体素质方面有着重要指标作用,大部分初中将其设为体测项目。但在平常教学测试时,学生经常会出现测试成績两极分化现象,完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形式枯燥,方法单一,难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性不强,因此,教师在进行立定跳远教学时,一定要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快速提高立定跳远成绩。
一、立定跳远技术分析
立定跳远包括预摆、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环节,其中,预摆是找准重心、起跳是关键环节、腾空是控制弧线、落地是缓冲压力。预摆动作要点是-伸二曲三降,次数以1~2次之间为宜,过少难以找准频率,过多影响力量爆发,预摆时需要在手臂摆动到最高点时拾脚跟,以脚前掌为支撑,然后迅速下降,手臂回摆,始终保持身体前倾。起跳时双脚快速蹬地,手臂前摆使身体产生向前向上的动能,要尽量伸展身体,注意做好动势能的转换控制,以期获得最大动能。腾空时要合理运用髋、膝盖和脚踝,控制好手臂,并为落地做好准备,在腾空到最高点时适当收腹,双腿拍起,延长空中飞行时间,增加抛物线水平距离。落地时要先以脚跟着地,然后整个脚掌前摆接触地面,在这过程中要保持屈膝状态以缓冲动能,并使身体尽量前倾"。
二、立定跳远教学训练时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枯燥简单
立定跳远本身动作不复杂,学生在练习时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加上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简单教授技术要领,没有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2.动作要领掌握不到位
在进行立定跳远教学训练时,学生往往出现动作协调性不够、身体前倾过度、滕关节屈伸不够、重心掌握不准、腾空高度控制不好、收腿过慢、落地不稳及落地前后腿距离过大等问题。
3.力量不足
起跳瞬间对于下肢力量要求很高,如果力量不足或爆发力运用不好,都会影响到立定跳远成绩。
4.协调能力不够
立定跳远讲究的身体整体协调以取得良好效果,通过摆臂幅度控制,在到达最佳点时利用下肢爆发力及踝关节跖屈力完成整个起跳动作,但现实中学生协调能力不够,难以取得优异成绩。
三、优化立定跳远教学训练的措施
(一)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现在很多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中,忽视体育锻炼,将体育课视为“休息课”,缺乏课堂参与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立定跳远项目变得富有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立定跳远的热情。例如,体育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体育比赛以激发学生兴趣。在学习立定跳远项目时,为了避免学生的肌肉拉伤,教师应该先进行动作要领示范,然后将学生按性别分组进行比赛,设置赛程为50米,然后小组以立定跳远的方式前进,这样既活跃了体育课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让学生掌握和锻炼了立定跳远技能。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器材锻炼学生的立定跳远能力。例如,在立定跳远动作要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蛙跳,增强其腿部肌肉控制力,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高抬腿练习,男生高抬腿时间设置在45秒,女生时间可以相应降低。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爆发力,可以安排短跑比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立定跳远项目的兴趣,提高体育课堂参与度,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二)重视课前锻炼,细化动作要领
在进行体育项目训练之前,教师应该先布置一些热身运动,从而将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身体损伤风险降到最低。立定跳远作为一项全身性的运动,运动效果较为强烈,如果因课前准备工作不足导致学生机体拉伤,非但不能实现教学效果,同时也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的动作更为规范,取得更优秀的体育成绩,教师需要亲身示范各项基本动作要领。例如,当教师向学生演示立定跳远起跳前的站姿时,应做到双脚垂直于地面,保持和肩膀宽度一致,手臂尽量向身后摆动,手臂在身体前方时,此时腿部要和地面保持垂直,手臂在身体后方时,身体需要往前倾斜用腿部核心肌肉群进行发力,腿部肌肉核心用力使得身体向前进行跳跃,在落地时一定要保持重心平衡,这样才能获得较远的跳跃距离。
(三)应用扩展训练,增强学生信心
现阶段很多学生忽视体育锻炼,尤其是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上体育课时会因为内心的自卑对体育课产生抵触心理,此时需要教师针对这类体育基础薄弱的学生展开专项训练,优化每一个动作细节,让学生全面掌握立定跳远动作和基本要领。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这类学生不再视体育课为“洪水猛兽”,让体育课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例如,进行训练时应设置相应的基础标准,男生标准设置为2米,女生标准设置在1.7米,然后采用逐渐递增5厘米的方式,待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跳跃技巧后再增加距离,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立定跳远项目成绩。
(四)游戏融入课程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就动作复杂程度而言,立定跳远项目动作简单,学生只需要用自己的双臂和双腿进行弹跳即可。正因其动作非常简单,许多教师只是单纯地阐述相关的动作步骤和一些呼吸技巧,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缺乏耐心,学生在重复练习动作后,很快便失去了学习兴趣,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应该将游戏融入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例如,教师可以举行多样化赛跑,设置赛程为150米,前50米为跨步跳,中间50米进行立定连跳,最后50米短跑冲刺。根据男女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按照时间长短进行排名。赛跑完成后,教师要对前三名的小组进行表扬。将游戏和体育课融合起来的核心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活跃体育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竞争欲,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立定跳远项目的喜爱程度。
总之,立定跳远是体育课程考试中的必考项目,各项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却对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爆发能力有一定要求,除了掌握动作要领之外,还要确保自身动作标准规范。体育教师在对初中阶段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展开教学,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同时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及时指正学生动作上的缺陷,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汉文.初中体育课堂立定跳远教学与训练[J].田径,2019(10):15-16.[2]李小平.初中体育立定跳远课堂教学创新探究实践初探[J].青少年体育,2019(05):60-61.
[3]王霖.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与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