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发展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姚鑫鑫 张阿克

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阜阳,23606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有机农业的理论以及发展历程,有机农业可持续植物保护,有利于土壤可持续利用和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机农业仅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物防治
DOI:10.12721/ccn.2022.15721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有机农业发展背景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农业飞速发展阶段,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品的基础上,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破坏了生态、污染了环境,同时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寻找一种能够替代现代农业的新模式。有机农业作为替代农业的一种模式,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历程

有机农业的起源,要追溯到1909年,当时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king途径日本到中国,他考察了中国农业数千年兴盛不衰的经验,并于1911年写成了《四千年的农民》一书。英国植物病理学家Howard于20世界30年代初在《农业圣典》一书中提出了有机农业的思想。1940年美国的J.I.Rodale建立了有机农场,为有机农业的实践拉开了序幕。直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才开始重视有机农业,并鼓励农民从常规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

3 有机农业的理论

3.1 有机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中,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豆科作物、绿肥和有机废弃物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作物轮作以及各种物理、生物和生态措施是控制病虫草害得主要手段。

 与传统农业相比,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强调物质内部循环,减少外源物质的投入,培肥土壤原料来自内部生产体系,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由于禁用任何化学制品,保障了食品安全和质量,有效维护了人类的健康安全。

3.2 有机农业的理论基础

有机农业生产是建立在生态平衡、生态预防基础之上的可持续生产系统,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通过全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人类生产安全、无污染的农产品,实现农业发展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并将农学、生态学、环境学、营养学、卫生学等多学科的原理综合运用到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以及相关的培训、科研等环节,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农产品产供销及管理体系,逐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有机农业的目标是“综合地增加产品系统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可更新资源,依靠生态和生物的相互作用管理农业耕作,以提供人类、作物、家畜可接受水平的营养,保护作物免受昆虫和疾病危害,给人类和资源一个适度的回报。传统农业和常规农业生产过程中,以追求足够数量的农产品为目标,对社会和生态的紧密关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3 可持续农业

可持续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重要体现与延伸,有机农业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农业是指能够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维持稳定的生产率以保证社会需求,它还必须是环境安全、节约资源;生态和经济可行、全社会维护;商业上具有竞争力,环境上尽善尽美。但与有机农业的发展不相矛盾,因为人类完全替代常规农业的研究和实践可能是一个相对长的历史时期,治理生态环境、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实践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共存才能保证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要食品小麦、大米等,以其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维持现状也至关重要。

有机农业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保护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由于农业长期滥施农药和过度使用化学肥料,造成了水源和土壤污染,地力衰竭,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导致了农业生产力衰退。推广有机农业,不仅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和持续发展和永久经营。

3.4有机农业模式

在有机农业建设中,能够兼顾经济和生态、农业实践中较稳定的和可操作性强的一个系统或单元,可称为农业模式。能兼顾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农业模式,可称为有机农业模式。农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原则会深刻地影响到农业的方方面面。例如在育种方面,培育抗性好、资源利用率高的作物品种有利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在植保技术方面,更多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和生物农药进行综合防治;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整治江河和农田排灌系统,减少水患;在环境建设方面,减少工业和城镇排放物对农业的污染等等。

4 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

4.1 可持续植物保护是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核心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有机农业植物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又为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安排与选择提供了基本要求。通过有机农业植物营养和培肥措施,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土壤生物活性、改善农田生态、获得健康和优良的植株,可增强植物抗逆能力,从而减少病虫草害。

4.2 农业防治

应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轮作倒茬、间作套种、中耕深耕、薄膜覆盖、水肥管理、清洁田园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

4.2.1抗性利用

通过筛选和培育抗病虫品种及采用嫁接砧木,防治病虫,具有治本的作用。

4.2.2轮作倒茬

建立合适的轮作倒茬制度,有条件的区域应实行水旱轮作。

4.2.3间作套种

间作套种技术可有效干扰病原菌和虫卵的发生发展规律,提高蔬菜植株的自身抗性。

4.2.4中耕深耕

通过中耕深耕,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根系生长,减轻病虫草的危害。

4.2.5薄膜覆盖

采用地表薄膜覆盖及夏季高温闷棚,可提高温度,可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及杂草。

4.2.6 水肥管理

通过合理灌水、适时通风及平衡养分管理,控制病害发生和传播。

4.2.7清理田园

及时清理和利用蔬菜前茬残体,可减少农田病虫基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4.3 物理防治

应利用光温、色彩、性激素、防虫网以及机械和人工等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4.3.1土壤消毒

育苗和定植前,采用日晒、高温、嫌气等物理措施进行土壤消毒灭菌。

4.3.2利用防虫网覆盖阻止害虫的侵入和产卵,利用遮阳网降温防病。

4.3.3悬挂色板诱杀白粉虱、美洲斑潜蝇和蚜虫;也可悬挂银灰色膜驱避蚜虫。

4.3.4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害虫。

4.3.5采用人工、机械和电热除草,或利用黑色地膜或秸秆覆盖,抑制杂草生长,地膜不易使用聚氯类产品,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

4.4生物防治

4.4.1天敌利用: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利用瓢虫防治蚜虫、飞虱、 粉虱、叶螨等害虫;丽蚜小蜂用于防治温室或大棚生产中的白粉虱。

4.4.2生物药剂:利用植物源农药如除虫菊、苦参碱、印楝素、大黄素甲醚等,利用微生物源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蚜霉等,利用动物源农药如蜂胶、明胶、卵磷脂、牛奶及其奶奶制品等防治病虫害。

5 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条件

我国是世界上从事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理论,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农林结合、精耕细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用养结合、培肥地力、保护环境、注重生态平衡的优良传统,这也是有机农业的精髓。

有机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发展有机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就业率。有机食品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发展有机农业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面临的“三农”问题。

中国加入WTO后,在全球关税壁垒逐步取消的情况下,“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发展有机农业,拓宽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绿色营销”通道的突破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在质量的追求,人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将促进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

6 结论

有机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模式,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健康、安全的食物,而且还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黄国勤·有机农业:理论、模式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杨小科·国外的有机农业[M].北京:中国社会出社,2006

[3]杜相革·有机农业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4]李 裕.有机农业与可持续发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4, 15( 12):2377-2382

[5]刘天军.发展有机农业,增强农业竞争优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465—468

[6]宗良纲,卢东.有机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典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3):64-68.

[7]朱育菁,冒乃和,刘波等.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核心-可持续植物保护[J].中国科技论坛,2005,3(2):133-138.

[8]陈新娟,朱祝军等.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优势、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3,8:26-30.

[9]李显军.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展望[J].世界农业,2007,7:7-12.

[10]D. Rigby · Organic farming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 systems. Agricultural Systems 68 (2001) 21~40.

[11]田爱梅,黄应平,陈芳清等.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254-258.

[12]马世铭,J.Sauerborn.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动态[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0):1510-1516.

[13]杨洪强,接玉玲.世界有机农业现状与我国发展有机园艺策略[J].园艺学报,2008,35(3):447-454.

[14]陆萍,冒乃和,刘波等.我国有机农业对植物营养和肥料使用的要求[J].武夷科学,2004,12(20):41-46.

[15]谢标,王晓蓉,丁竹红.有机农业的环境效益评估[J].水土保持通报,2002,8(22):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