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师广勤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凤翔中学,721400

摘要: 素质教育环境中,一味地要求学生成绩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应切实分析当前教育环境,从而根据自身教学任务,确保自己的教学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让数学知识与学生思想相融,促使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思维模式,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数学思维;思维能力
DOI:10.12721/ccn.2023.15704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数学思维在“教”与“学”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好的数学思维可以更科学地、有效地指导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对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应贯穿数学教学始终,渗透数学教学的每个角落,通过具有丰富数学思维的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理性地思考问题,从而学会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难以靠“灌输”来实现的,其更多的是一种感悟、经验、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探寻锻炼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现将探寻过程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锻炼数学思维

与其他高中学科相比,数学带有较强的特殊性。数学的研究更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也逐渐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而如何在提升数学思维教育目标下,合理设计问题形式是每位教师亟待思考的内容。问题是否具有层次性和研究价值,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充分了解现阶段学生学习水平,保障问题涵盖课程内容且符合学生认知能力,以此发挥问题情境作用,保障数学教学落到实处。结合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复杂性特点来看,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问题情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小数学学习难度,更能达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因此,为建立生活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合理运用,也为达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有必要综合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元素,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情境深入学生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每位学生都能产生数学解题动力。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能够达成教学效果,还取决于问题难度的设计。结合高中学生成长特点来看,每位学生成长环境、学习水平都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生活化元素设置数学问题,虽然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但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为此,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以此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学习需求,为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结合信息技术,增强数学思维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达的学习内容,参与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所形成的数学思维并不能真正脱离教师,也限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思考。为进一步达成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打造多元化学习平台。信息技术的出现丰富了现有教学资源,也拓展了学生学习视野,基于信息技术开展的高中数学活动也更有助于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的。微课是从信息技术延伸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并且微课教学摆脱传统课堂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达到精准教学的目的。此外,综合学生数学思维的差异化特点,微课为一些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机会,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信息技术和微课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在交流中迸发出更多关于数学的思维火花,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如教师在开展“空间向量及其运算”过程中需明确,本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概念,理解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以及数量积运算等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此知识点具有一定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可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微课设计,将抽象化的知识内容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自由讨论和研究的时间。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无须做过多干预,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在学生面临学习困境时,及时为其提供指点即可。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将微课内容上传于云平台,并为学生设计相关作业,学生可在云平台中与其他同学共同参与作业讨论,结合自身理解形成符合数学逻辑的问题运算方法,以此增强对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知识点的掌握。因为数学思维能力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所以教师应探索更多增强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包括为学生提供关于数学问题的一种解法,组织学生探讨其他解题方式等,以此创新教学形式,避免学生因长期处于一种教学活动下,影响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三、落实探索性学习活动,形成课堂学习反思

探索性学习活动顾名思义,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主,促进学生主动运转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并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技巧。探索性学习活动更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模式,并深化学生课上体验,使学生收获解答问题后的喜悦,达到坚定学生学习意志的目的。为将探索性学习活动融入实际教学,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注意探索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保障活动形式具有层次性,引领学生探索和发现未知的数学领域,以便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下,为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水平,促使其深入转化课程知识内容,教师应重视思维能力培养工作在当下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而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规律、思维能力构成三者的关联,综合完善课堂教学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延伸空间与丰富的思维发展途径,令其在多重教学的影响下,切实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水平,为日后学习发展及应对高考考查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旭峰.浅析高中数学思维与能力的构建及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8):43-45.

[2]袁其军.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6):26-28.

[3]任全中.基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中学数学,2022(9):87-88.

[4]马明清.浅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