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筑设计

1唐佐 2潘雪珍

1.青岛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2.青岛金秋置业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等创新技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高效管理、优质服务和人文关怀的城市模式。智慧城市的建筑设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智慧城市的理念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探究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智慧;城市;建筑设计
DOI:10.12721/ccn.2024.15729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与城规原则

1.1协调性

在进行设计与城规工作时,首先应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秉持协调性原则,需要城规人员与设计者之间达成一致共识,在实际工作开展进程中,应该深刻理解相互工作与本职工作之间的关系,切实实现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尽可能规避纠纷与矛盾的出现,不但应该确保设计者与规划人员之间的一致,还应该在构建城规与设计的交互平台时,对概念模糊与工作思路不明的问题及时交流、征求对方意见,在此基础上实现两方工作者相互帮助,尽快实现预期工作目标,使得自身工作职能得以全面落实,化解矛盾与冲突问题。例如,对于城市中各类公共设施来说,在进行设计时通常需要重点分析城规与建筑设计的协同性,以此规避后续产生应用率较低亦或是设施价值无法全部发挥的问题,保障公共设施不但可以符合城市发展要求,也可以体现出自身价值,这就需要设计者与规划者积极沟通,在全局角度着眼,进行协调化设计[1]

1.2人性化

城市更新下建筑设计与城规工作的进行还应该秉持人性化理念,只有保障城市与建筑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才可以显现出城市发展的价值与建筑的实效性功能,避免设计方案产生不合理情况,这也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有效举措,更是提高建筑质量的主要手段。不论是城规人员亦或是设计者,在对可能产生的偏差情况展开全面掌握后,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创新,以此提高城市规划整体水平。例如,在城市规划中,不但需要规划人员重点分析人口分布、广大群众实际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内容,还应该结合当地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与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在科学控制绿地范围、区域容积等多种硬性指标的同时,保障城市规划布局适宜高效,以此促使城市在居住品质上不断提高。而具体到建筑设计工作中,也应该重点分析建筑应用者的相应诉求,促使其可以在建筑使用中感到满意。

1.3可持续原则

在城市更新下进行城规与建筑设计,需要秉持可持续理念,城规与建筑设计都属于长效性工作,必须显现出良好的可持续思想,切忌不可只考虑眼前利益,如若一味地追求速度与效率,那么必然会使得后续工作频频出现问题。城规人员与设计者应该着眼于全局,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避免资金成本耗费。例如,设计者在进行建筑规划时,不仅应该保障建筑工程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还应该分析建筑后续的应用情况,以此保障其在未来几十年中都可以发挥出可观的应用价值。当然,不论是城市规划亦或是建筑设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都应该重视自然环保思想,这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应该引起设计者的高度关注[2]

2智能城市的建筑设计的核心要素

2.1智能化

智能化是智慧城市建筑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利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实现建筑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人机交互。智能化的建筑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和用户需求,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参数,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节能性。智能化的建筑还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头、语音识别等设备,实现安防、消防、紧急救援等功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智能化的建筑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与其他建筑和城市系统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提高建筑的效率和创新性。智能化的建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与建筑、建筑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2.2绿色化

绿色化理念主要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材料和低碳技术,实现建筑的环保和节能。绿色化的建筑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绿色化的建筑还可以利用高效隔热、节水、回收等材料和设备,降低建筑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提高建筑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绿色化的建筑还可以利用屋顶花园、垂直绿化、雨水收集等措施,增加建筑的绿色空间和生态价值,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和健康性[3]

2.3人性化

智慧城市的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技术和环境,还要考虑人的因素。人性化的建筑设计是指注重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和美观性,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和偏好。在实践设计过程中,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下要求:首先,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其次,尊重文化,反映人们的历史、传统和习俗,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再次,促进交流,提供人们的社交、娱乐和学习空间,增进人们的沟通和合作;最后,引导创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支持人们的个性化和定制化。综合分析,智慧城市的建筑设计应该运用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手段,实现人性化的目标,确保相应理念得到贯彻落实。

3城市建设中建筑规划要点

3.1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

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能够提高城市的功能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合理规划城市片区建设,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可以减轻城市中心的压力,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甚至可以通过在大城市近郊外围培育建造一系列卫星城或副中心,将部分功能分散到这些区域,以实现城市的多元化和均衡发展。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合理规划大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功能、适当分散城市功能、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和传承保护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3.2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城市规划是为实现城市有序、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规划和设计活动,而城市环境则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城市规划通过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等,对城市环境进行塑造,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环境的品质和舒适度,如通过规划绿地系统、水体保护和风景名胜区等,可以创造宜居、宜人的城市环境。同时,城市环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城市环境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会对城市规划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产生影响,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态敏感性,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环境的现状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和措施,同时城市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城市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的互动关系要求规划者具备综合思维和长远眼光,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因此,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塑造宜居、宜人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现状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和措施,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使城市居民共同参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共建美好城市家园。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智慧城市的建筑设计应该运用智能化、绿色化和人性化的手段,实现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和美观性,同时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和偏好。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理念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为国内智慧城市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参考文献

[1]洪小春.城市高密度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初探[J].华中建筑,2023,41(11):48-53.

[2]黄冬冬.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探究[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3,(10):24-26.

[3]段进.空间基因传承——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营城新法[J].世界建筑,2023,(10):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