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国国土面积较广,幅员辽阔,从世界地理位置上来看,处在季风气候的区域中,因此,随着季节不同,季风气候不同,就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气象灾害。而因为我国国土区域辽阔,每个地区之间的气候特征又呈现出了很大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去做气象信息监测和气象灾害的防控预警。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地上升,气候出现反常情况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我国境内也出现了比以往更多的极端天气情况。这些气象灾害通常具有突发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而且气象灾害的发生逐年呈现频率提升化、程度严重化的特点。而且因为局部地区需要预测短时期的突发性气象灾害,其所需要的技术比较复杂,我国对这种层次的气象监控预警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所以,尽快完善气象预警体系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传播渠道,融入气象灾害预警的宣传范围,提升大众对气象预警信息的接受范围、接受及时性、接受准确性,是我们发展气象工作的重点之一。
1.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现状
1.2用短信发送气象预警信息
用手机短信来发布气象情况的预警具有使信息传播速度快,接受用户针对性较强的特点。用短信发送气象预警信息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和发送地点的限制,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都可以覆盖到。使大家对气象预警信息的了解更为便捷,尤其是对于农村农民在田间地头干活,大部分时间都不是在家里聚集,具有分散化的特征,针对这样的情况,使用手机短信进行天气情况预警,就比较具有针对性,和电视广播相比,不受公共设备因素的制约。但是弊端在于需要每个人都有手机,而且农村务农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并不高,用短信预警的方式有可能造成因为接收人文化水平有限,而不能完全读懂理解文字信息的可能。
1.2打电话来传递气象预警信息
随着手机的普及,以往每个家庭都装有一部固定电话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减少。电话通知,气象预警信息是传统气象预警通知的重要部分。在现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会用到以电话为媒介作为气象预警传播载体的方式,但现在会采取直接给户主手机打电话的方式进行通知,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大家由于要参加社会工作和农业生产劳动,可能呆在家里室内的时间比较少,直接用手机联系更为便捷。但采用这个预警方式的弊端是,提升了气象预警传播工作者的工作量,逐一打电话大量浪费了防御气象灾害的时间,是群众采取有效气象灾害防御的行动时间变短,不利于气象灾害的及时传播和有效控制。
1.3用电视播报来传递气象预警信息
利用当地电视台来进行天气情况的预警信息发布,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传播方式之一,它的好处是让群众可以更直观地听懂气象预警信息的内容,以及如果一旦气象灾害发生可能造成的威胁。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视台演职人员进行气象灾害场景模拟等方法,让大家更为直观的了解针对即将到来的气象灾害,大家可以采取的有效预防方式,和具体行动方法。但弊端是,需要保障气象灾害所覆盖区域的每个家庭都有电视这样的获取预警的媒介工具,还要保证电视信号的畅通。但是往往在发生极端天气现象的时候,电视信号的稳定,通常是一个大问题。电视信号经常会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造成群众家用电视接收不到信号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大家对气象预警信息接受的及时性。而且一些在田间劳作的人可能并不能及时获得气象预警信息,需要看过电视宣传后的村民或家人来通知。
1.4用广播来进行天气预警信息的发布
在一些地区,尤其是乡镇,现在还保留着村口或者镇中心,安装有气象预警广播大喇叭的设置,一旦监测到将要发生极端天气情况,就会通过广播的方式,将天气预警信息传播到村头大喇叭进行宣传。这样的好处是容易引起受众群体的注意,比如大家正在干各自的事情,听到广播中,针对气象情况的预警信息,都会停下手中的工作聚集在一起聆听且讨论,还会去召集附近的群众,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引起重视。但他的缺点在于大喇叭的日常维修和维护,是需要有人专门管理的。而且在传播的时效性上,也不如手机等贴身化工具好用。
1.5用报纸传播天气预警信息
利用报纸来传播天气预警信息的优势是它的成本比较低,受众都可以买得起,能够有效地接受到气象情况的说明和科普。缺点是时效性比较差,报纸通常是前一天编辑印制,第二天发行的,而天气情况是变幻莫测的,对气象状况的预报预警更是要求以及时性为首要任务,而报纸这一特性决定了对气象灾害的预警效果是有影响的。所以,报纸在气象信息的传播中,只能起到提前给大家进行知识科普,提升日常防控管理的作用。
2.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
2.1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信息发布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互联网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高速上升的时期。1988年5月,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代表,被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列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博客、气象网站、网络广播、网络报刊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对气象信息进行发布的渠道,也可以成为大家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它的特点是及时有效,而且网络可以持续更新,更新速度也是迅速的。更重要的是,网络上的信息发布是高度透明化的,如果气象预警信息出现了内容有偏差,或消息不准确的情况,大家都可以发现,并可以通过留言等方式进行及时的反馈,以便信息发布者进行及时的调整或修改。这样就大大提升了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大家对气象预警信息的重视程度,也增强了互动性。
2.2利用手机APP的短视频及直播功能进行信息发布
将数字科技融入气象信息的发布,已经是势在必行的方法了。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而且我国手机的信息聚集化特性也在不断提升。比如现在许多各种各样的手机App层出不穷,拿近些年十分火的抖音、快手,以及我们目前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几乎都要用到的微信为例,这些手机App全都开通了微信短视频和直播的功能,可见一个数字化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的制造者、发布者,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成为各种信息的接收者、使用者。我们可以通过录制短视频的方式,来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进行气象科学知识的科普,提升大家对气象灾害来临时的防灾救灾意识,以及提高大家实施具体防御行动的水平,这样在事前就建立起一个牢固的防御体系,不至于在气象灾害来临时手忙脚乱。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的直播技术,来对天气情况的收集和预警情况进行实时的追踪直播,帮助大家同步且及时的了解目前的气象信息情况,对有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进行提前有效的准备。提升了气象信息传播途径的通畅和高效。
总结:
新媒体技术在气象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是日益明显的,新媒体平台普遍具有更新快、时效性强、互动性好的优势特点。气象工作者应该运用新媒体优势,提升气象信息服务水平,把气象信息的预警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隋剑利. 新媒体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及与国突系统对接研发[C]//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3 "互联网+"与气象服务——第六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 中国气象学会, 2016.
[2] 黄春莎、朱小燕、岑瀚. 关于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响应信息传播及社会参与的思考[J]. 农业灾害研究, 2020, v.10(05):125-126.
[3] 余文静, 施含冰. 新媒体时代如何提高中山市气象灾害科普信息传播有效性的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18, 020(020):143-144.
[4] 徐文彬. 气象新媒体在我国气象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发挥[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4).
[5] 姜殿荣, 刘锋, 何雪杨. 新媒体平台在公众气象服务上的优势探讨[J]. 农业灾害研究, 2018, 8(06):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