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比较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沉浸在课堂学习氛围当中,为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1.简要介绍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和作用
以大学院校为例,在实际创新和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时,想要使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需要先明确这种教学方式的内容及特点。并应当重点结合教学工作需要,分析该教学方式的应用优势。
1.1基本特点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在实践中进行亲身经历,并在亲身经历中得到内在的体会与感悟。而体验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设或模拟一些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进行感受与体验,从而引发他们的领悟与思考、探究与发现、总结与内化。体验式教学打破了教师占主导而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把学生从课堂上的被动听众,转变成为课堂里真正的主体。
体验式教学也为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体验去参与、感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创造更多的机会,从而真正地把课堂上的外在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
1.2重要作用
体验式教学的重点任务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环节当中,鼓励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方便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优势及不足,然后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找到下一步教学工作的方向。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及水平。同时,体验式教学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应用价值较高。所以,目前各类学科的教师都会积极在课堂当中融入体验式教学模式,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不仅关注学生的个人专业课学习能力,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这就需要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从该课程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2.1教学有效性问题
大学院校需要管理的学生比较多,通常在心理健康教育这类课程当中,都会选择安排同一个专业的学生集体上课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数量太多,一方面导致授课教师不能全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积极体验与分享;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数量导致的教室空间的相对局促,也使得一些团体活动根本无法顺利实施。
2.2教学内容方面
由于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哪怕是面对同一问题情境,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与心理体验。如果教师选择的主题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那么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或对课堂产生无聊感,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对于课堂的参与和投入,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授课教师,对整个课程的态度。
3.应用体验式教学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方法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展开体验式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工作,需要重点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点。
3.1创设教学的情境
许多学生比较抵触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认为存在心理问题是比较丢脸的事情。教师应当积极纠正学生这种错误的思想,首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制作PPT。其次,应当收集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实际案例,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案例中的情况。分析哪些因素会引发心理问题,介绍心理问题的种类以及如何调整心态,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指导工作。
此外,在教学情境的设置过程中,要从体验式教学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针对案例问题进行换位思考,与案例中的人物产生共情。然后,从第三者的角度客观的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许多心理问题都是当局者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收集一些比较常见的、典型性案例展开教学工作,就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指导方式。
3.2与学生互动沟通
体验式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就是: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展开分析,教师需要先了解每位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性格特点。有些学生比较内向,在课堂上不愿意表现自己。因此,教师无法通过课堂观察来发现学生的问题。这要求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私下沟通,并在课堂上多鼓励这类学生互动交流。比如,可以设置一些课堂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有发言的机会。
此外,应当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学习优势。例如,内向的学生办事、学习都比较认真,有一定的毅力,这种优势就可以用于提升自身学习成绩,营造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及时通过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存在感,并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3.3组织趣味的游戏
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不能一味讲解理论知识的内容,而是应当积极组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丰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比如,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体察不同的角色的内心世界,增加同理心,从而能更好地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角色扮演任务,比如根据某一问题情境,排演心理情景剧,让学生去扮演某一类角色人物。并用这一角色定位去演绎某种态度与行为,去感受、评价角色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体验。这种趣味性游戏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4教学评价机制
院校应当积极建立教学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对教学模式进行点评,方便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计划。这是提高体验式教学工作价值的一种关键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评价工作可以利用网络渠道展开,帮助学生保护个人隐私,方便学生畅所欲言的对教师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出建议。另外,体验式教学所涉及到的教学案例应定期更新,避免教学内容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无法达到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结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体验式教学课堂模式时,应当先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创建教学情境。然后与学生进行课上课下的互动交流,设置分组讨论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最后,通过建立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点评,从中找到教学工作的创新方向,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巴文娟."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及思考[J].科教导刊(下旬),2016(11):90-91.
[2]王惠玲.体验式教学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具体运用[J].才智,2017(23):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