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一门具有较强交互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而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高低,也会对其后续的学习效果和自身的体能素质的提升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教师还必须要及时转变以往的体育教学思想和理念,考虑各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以此来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主体性。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部分教师的教学重心集中在语文、英语、数学等的文化课程的教学方面,认为体育教学无关紧要,只是根据教材或知识的经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引导。这就会使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存在千篇一律、墨守成规的现象,这将会挫伤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部分学校所设置的体育课程相对较少,这也会缩减学生进行体育实践和锻炼的时间,甚至有的学生会对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产生抵触和厌倦情绪。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部分教师本身的体育经验十分丰富,但自身对先进的体育教学理论和信息化教育技术接受度相对较低,难以根据各阶段的体育教学要求来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化与整合。部分教师在课堂当中引进了信息化教学手段,但也只是利用一种其他的方式进行体育知识的呈现,并没有从根本入手提升学生的兴趣,这将会使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部分教师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体育的重点技能和难点知识,往往会反复地进行动作的展示和演示,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进行模仿。这样的课堂练习模式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难以全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明确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的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在教育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因材施教重视发展。换言之,小学体育摒弃了传统的知识点单一传递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教育活动,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教抛硬球时,需要通过抛硬球来培养学生的投掷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运动意识。但是小学生体力较弱,因此很难抛掷重物。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安排学生投不同的东西,体力好的学生可以安排投真球,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安排打羽毛球,练习体操棒等,帮助学生在锻炼的同时慢慢建立自信,逐步提高身体素质,同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为避免学生因训练强度过大而产生疲劳,学生可以适当休息或利用一些小游戏来帮助学生放松。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从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开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活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二)借助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对小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传统游戏时应明确目的,这样不仅可以让传统体育游戏充分发挥其激趣作用,同时还可以使游戏与体育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比如可以建议相关的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的时候,安排一定的智力游戏,比如“猜动物接力跑”类似的游戏,可以将学生按照人数分成两组,一组的学生负责模拟动物的声音,另一组学生则负责猜,答案正确之后进行接力赛跑;如果答案不正确,则需要继续猜,最后猜对动物最多并且首先到达终点的小组获得胜利。此外,教师还应该将体育学习的主导权交由学生,为小学生设置一定的游戏主题,如:力量训练专项游戏、柔韧性训练游戏等,让小学生自主设计游戏项目并制定规则,展示出小学生的个性和特征,使得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更加突出。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将心理教育与体育游戏相结合,引导小学生正确面对体育游戏中的输赢,学会在体育游戏中合作和竞争,及时分享体育游戏中胜利的喜悦,并汲取失败的教训,对体育游戏有宏观的认识。
(三)注重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评估教育时需要掌握标准,多使用正面评价。这可以有效地激励您参与教育活动。小学生渴望得到认可,尤其是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在教育中正确运用欣赏教育,让学生在教师的钦佩和鼓励下,对学习充满信心,更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反馈出小学生在趣味教学法下对体育学习的成果,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小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而调整趣味教学法的应用方式,为展开更加高效化的体育教学奠定基础。首先,教师要将趣味性融入教学评价中,让小学生也参与到评价环节,利用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能够对自己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其次,教师还应将评价的指标进行细化,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课堂表现、创新创造、小组协作、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让小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够全面发展。尤其对于比较内向和腼腆的小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让其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增强对体育学习的信心;积极地加入趣味体育学习中,这样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就会更高,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去摸索和探究正确的跳远姿势,同时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规范自己的跳远动作,最终掌握了正确的跳远姿势,这对于学生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结语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生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条件,因此教师应该发自内心地让学生爱上体育课,营造和谐融洽的运动氛围,将体育教学与多元化的学习形式相结合,增设更多富有趣味的活动项目,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理想,力争把体育竞技项目做得更好更强更大。
参考文献:
[1]李洪生.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学周刊,2015(11).
[2]张剑英.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课的运动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
[3]王丽娜.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