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

刘宙珊

广州市黄埔军校纪念中学,510700

摘要: 在“双减”背景下,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各种教学都面临改革与创新,初中体育也不例外。在这一背景下,体育目标为“以学校体育课堂为快乐运动的基础,以坚持锻炼为终身目标,来促进和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习惯。”以初中学生为例,如果在学校体育课堂上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他们就会失去课堂活动的唯一时间。并且,初中学生往往学习压力过大,如果没有适当的运动放松,甚至会引发学生心理压力等问题,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我们常说,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的根本。文章在“双减”背景下,对体育教学展开探讨,寻找更适宜的教学手段及途径,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健康。
关键词: 初中体育;“双减”背景;有效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22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初中体育课堂与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在“双减”政策之前,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足,学生不存在体育学习压力的问题。但是,双减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学生在文化课程学习中压力减少,学生与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的投入增加,学生的体育学习压力也会加大。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严格落实“双减”教育方针,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课程教学要求,为学生开展科学、强度适合的初中体育课堂,保障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也要防止为学生带来体育课程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强身健体。

一、初中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没有引进越来越先进的教学方法,而且仍然坚持以前的教学方法,初中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的基本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这种过分强调教师单向活动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必须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参与,教师更注重讲解知识点和行动示范,导致许多学生不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只有亲身参与初中体育活动,才能有机会深入了解初中生的感受。体育课的教师没有有趣、丰富的学习手段,也没有走近生活来唤醒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热情,在这样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中,学生们失去了积极参与的愿望,只想早点完成课程,回到教室复习,这使得他们很难集中精力认真学习。

(三)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一个良好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极大地促进学习过程。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体育课时时时,合理的措施和制度可以提高初中生对体育的关注和积极参与。然而,目前在初中体育课中,教师只告诉学生考试的主要动作和内容,然后学生必须进行自我训练。在学生的学徒过程中,他们很少主动培养学生做得好或不好,因此,教师没有采取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课后也没有绩效评价机制,极大影响了体育教学效率。

二、基于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

在“双减”教育政策的指引下,初中体育课堂的减负措施中,主要方向是提升体育开展课堂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初中体育课程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课下时间有更多的选择兴趣爱好参与自由。

(一)创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主动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比较好动,他们对体育课堂非常的喜爱,主要原因就是能够有一个身心放松的环境。但是,在传统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放松”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如果过于放松,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纪律无法保障,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不高。但是,对学生过于严厉,学生会对体育课堂有逆反心理,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参与性同样不高。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要积极的转变体育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良好转变,从而助力了初中体育课堂的开展质量和效果。在创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式上,体育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开展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中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1]。例如,在学习篮球的传球技巧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圈,小组的学生相互之间传球、接球游戏。在传球时学生有传给谁的自由,如果对方接不到球就要受到“惩罚”。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较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传球练习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学生的反应敏捷度也得到了锻炼。这种将游戏和体育知识学习相结合的课堂方式,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完成体育知识学习,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压力减少,为学生的兴趣培养留足了时间。

(二)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文化课程中普遍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证明,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好处,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中为了强调学生运动的主体性,我们可以也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所以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和个性特点也就有所不同。一些学生进步是因为赞美的话语,另一些学生则是需要在某种压力下才能成长。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育同样如此。例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就不应让其独树一帜。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体育目标,并能在下一阶段学习到新的体育技能。让学生们都逐渐喜欢上运动,在体育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督促,再通过恰当的鼓励,使学生明白,坚持才是胜利[2]

(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需要学生对某些项目达到一定数量和水平。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体育学习目标标准,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说能够轻松完成学习目标,但是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偏弱的学生,他们会感觉体育学习任务很重,不仅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还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厌倦心理。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严格落实“双减”教育政策,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学生的体育学习目标任务,这些体育学习任务目标是因人而异的,都能保障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体育课程知识的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各种教育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初中体育教育也不例外,纷纷加入到改革的行列。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来说,想要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基于此,体育教师应积极践行新时代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人才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任阳光.双减政策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启示[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3):2793.

[2]刘金磊.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2(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