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刘微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57600

摘要: 在农作物的种植中,一定要注意气候对生长情况的影响,密切关注农作物在不同气候下的生长情况,并适当地作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也要有效结合时代的高新技术,在对农作物进行灾害防御时,对传统的防御方式进行改良,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玉米的抵抗能力。在不断的发展和种植过程中,对玉米进行生长数据记录和分析,只有对农作物进行详细地了解,才能保证熟系农作物的各种生长习性。
关键词: 气象灾害;玉米种植;防御措施
DOI:10.12721/ccn.2022.1570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针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应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的众多因素,如光照、水分、温度等。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应联手做好气象灾害的预防工作,在气象预报自动化、准确化的基础上完善预防机制,深入分析制约玉米生长发育的各个因素,及时做好应对措施,给玉米种植营造一个相对适宜的生存条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影响玉米种植的气象灾害

1干旱

玉米的生产不能缺水,如果长期干旱,那么玉米的收成一定不高。干旱即是一种长期少雨的气象灾害,长期不下雨就会导致缺水的现象,水分越少,即干旱的情况越严重。黑龙江省易发干旱,每隔4~5a的时间就会发一次比较严重的干旱,而且还是春旱,春旱就会导致玉米出苗比较迟,或者出现成片不出苗的情况,如果出现了这一情况,那么当年的玉米产量就无望了。海伦市夏季一般会出现雨热同期的情况,但也有少数时期会出现有热无雨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伏旱,伏旱就会导致玉米苗的散粉,从而影响玉米苗的发展,授粉的效果好,最终导致穗粒数减少。

2洪涝

洪涝是指在短时间内降水量过多,土壤变得过于潮湿,土壤内的养分遭到破坏,导致玉米生长多项的养分无法从土壤中得以供给,从而严重危害玉米的生长,对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不利影响。降水量过多,使得玉米根系长时间内浸泡在水中,土壤中水分增加导致根部严重缺氧,土壤内无法提供玉米生长所需的氧气和其他营养元素,一旦出现玉米根系腐烂的情况,便会导致玉米大面积死亡。更为严重的是,洪涝灾害的长时间发生会导致玉米出现病虫害的情况,便会阻碍玉米的生长。因此,洪涝灾害给玉米种植带来的不仅仅是根部缺氧死亡的问题,同时也造成了病虫害对玉米种植的双重危害。

3低温冻害

一般,玉米最低发芽温度下限是6~7℃左右,如果温度太低,发芽的过程就会比较缓慢,而且很容易感染病害最后引发种子发生霉烂。 如果玉米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下,那么发芽率就会越来越低。而玉米在拔节到开花期间,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日照温度要高于18℃左右才能持续开花。灌浆期对温度的要求也比较高,一般要高于20℃左右,否则也会影响玉米的正常收成。这样看来,玉米在生长期对每一个温度的要求都比较高。

4霜冻

我国各个地区的玉米种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霜冻灾害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霜冻出现的低温现象使植物细胞中的水形成冰晶,与植物细胞争相用水,容易出现植物细胞内的水全部形成冰晶,引起细胞脱水。在细胞脱水的过程中,导致细胞膜和原生质的结构被破坏,细胞的代谢过程受阻。在玉米制种时出现霜冻,会导致玉米种子发芽率大大降低,玉米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会出现玉米在后期生长中病虫害防御能力较低,对气象灾害的抗击度不高。

二、提高玉米种植中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对策

1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长效机制

要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各部门既要做到统一听从指挥也要做到分工明确。在气象灾害防御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可以针对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各种灾害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通过不同机构的联合作用从而加强玉米种植中的各种灾害的监控。对不同的气象灾害研究进行积极的探讨与交流,整合成一套系统的气象防治长效机制。气象灾害防御长效机制的建设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增加水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干旱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水源的补给工作,在洪涝发生时,能够有效疏通地下水,排洪解涝。从而保证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基础设施的作用暂时减少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冲击,减少气象灾害对玉米生产种植的影响。

2提高气象灾害观测水平

要想减少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就必不可少的需要提高各种气象灾害的观测水平。从观测方法上讲,现阶段的气象观测技术主要是以定性预测的方式为主,这就必然要求在定性的基础上做好定量预测的方式。通过定量预测与定性预测2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的强灾害观测水平。在预测研究过程中,不能只预测不检验。所以,在气象灾害发生后,要通过后续的实际数据对之前的预测过程进行检验和推理,对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断使预测结果更加准确,从而不断检验预测方法,促进预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气象灾害观测水平的提高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在招聘工作上,做好对工作人员的筛选和判别,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气象灾害方面的业务技能。必须保证工作人员与时俱进,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3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玉米种植技术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玉米的生产和收成,这就是在种子过程中选择优质种子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气象灾害防御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对玉米种子进行改良,做好玉米种子普适性是减少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影响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科技创新,从技术层面提高玉米种子在增强气象灾害方面的防御能力,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玉米种植的质量与产量,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玉米种植技术的提高,减少玉米遭受病虫害的威胁,提高应对各种气象灾害的能力。

4做好天气预报工作

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水平,结合当地气候变化特点及种植玉米发展特点,对玉米种植户提供特色、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充分借助手机短信、微信、网站、电视等媒介发布农业气象情报及大风、沙尘暴、低温冷害、霜冻、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使农民较好地运用农业气象预报,适时进行播种、浇水等田间管理,科学防御农业气象灾害,有效提高玉米质量与产量。

5做好提前预警工作

气象灾害的预警工作能够加快应急处理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对减少玉米种植的损失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干旱、洪涝、低温冻害以及霜冻等气象灾害的应急管理办法,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灾害应对能力。在预警工作上,要加强对种植户的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宣传。对种植户而言,不仅仅是通过新闻这种单一的方式使其认识到气象灾害提前预防的办法,同时也应当通过召开会议,组织种植户集中学习,发挥示范典型的模范作用,从而提高种植户对气象灾害的认识。

结论

针对我国地势复杂的问题,为了实现玉米种植的高质高产,需要栽培人员深入分析气象灾害对栽培过程的作用,着重考虑气温、降雨等气象因素对玉米不同发育期的影响,联合气象部门、农业部门及时做好灾害防治工作。不断完善气象预报的基础业务,做好灾害的预案,为玉米种植营造最适宜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高娟。气象灾害变化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7(1).

[2]潘丽华。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分析[J].种子科技,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