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董士强

鄱阳县芦田乡大吉初中,333100

摘要: 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参与学习等日常活动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沉溺于电子科技产品当中,游戏、网络社交占据了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很少参加体育活动,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体育教育作为中学教学内容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学科,是学生核心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育融合,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初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制定合理的整改策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路径
DOI:10.12721/ccn.2022.15723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新课改以来,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高作为课程改革的中心命题。我国教育新课改纲要文件中明确指出,学校要把信息化技术教学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当中,发挥其资源整合性强、获取便捷、趣味性强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效率。在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时代,各级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通过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社会教育的主阵地。教育信息化是跨世纪的教育改革新目标,将教育信息改革融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路径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精气神,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成为初中体育教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 一) 部分初中体育设施陈旧

受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影响,部分乡镇中学较城市中学相比,缺乏充足的教育建设资金,受制于资源的限制,很多传统的乡镇中学依然没有办法对现有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训练场地进行更新,体育训练设施较为陈旧,再加上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训练中的经验和方法不够丰富,不能够做好过程中的体育防护,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进一步影响了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还可能会由于过程中的不充分准备热身活动、不科学训练方法、不专业保护措施给学生带来潜在的受伤隐患,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锻炼的积极性,使体育课堂教学不能充分的展开。再加上很多体育训练项目受制于器材、场地、专业教师经验等客观教学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开展,学生的多样化选择受到了影响,学生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也会使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久而久之,潜在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及时培养,重复机械枯燥的体育训练使其对体育锻炼的热情程度不断下降,恶性循环,造成课堂教学厌倦现象。

( 二) 学校教学重心有所偏移

传统的初中教育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和培养,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甚至没有。受制于传统“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观念的限制,部分教师包括学生、学生家长都认为学习书本知识是提升个人社会竞争能力、走向成功的捷径,往往忽视了学生其余素养的培养和塑造,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是我国教育的核心要义,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读书固然重要,但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独立的内心世界更加重要,对学生人格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尤为关键,而体育教学恰恰能渗透以上两点教学内容。学校对体育课堂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一直固化且得不到发展。

( 三) 重数量轻质量的训练方法

体育教育存在着很多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其中包括体能训练和技巧训练两大类。一个学生的体能好坏决定了在其他训练项目过程中训练质量和训练保护的程度。但体能训练形式过于枯燥,训练形式单一,训练量大,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另外,技巧训练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都未到达理想的标准,严重影响了体育课堂训练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应用的路径探析

( 一)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情景化体育教学模式

作为中学生深入了解体育运动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的身体发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需要帮助学生涉猎各类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全面认知能力,例如,铅球、标枪等田径运动项目,就可以作为日常的体育教授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洞察力,善于发现运动天赋及运动能力、协调能力突出的选手,为国家储备体育人才。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数还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部分学生在思考上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看待问题的眼光还不够全面。对他们来说,接触一项全新的运动需要学习新规范、新动作,重复练习动作的过程相对枯燥、机械,对理解能力稍差、动作协同能力不好的学生更是雪上加霜,这就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用图片、文字、视频以视听相结合的形式,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形象,可以通过动画等方式循环往复地带领学生学习动作规范,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以期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篮球比赛技巧及规则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网络资源中筛选出一些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网络篮球基本功训练视频,教师在队列前面带领学生,进行篮球训练。并通过组织班级集体观影活动,观看高水平、高质量的联赛比赛视频,在视频中,观摩裁判的判罚以此来熟络篮球比赛的规则,进一步培养篮球运动的兴趣。视频、音频同步的信息化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也更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初中篮球教学的质量。

( 二) 利用信息技术弥补设施、场地的不足

在很多时候,资源的集中现象无法得到平衡,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没办法做到公平、全面,对很多体育训练项目,不仅是乡镇中学,就算是城市中学也难以达到设施及场地要求,这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网络体育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训练。这种教学模式能从源头上尊重学生的兴趣特点,兴趣永远是最好的教师,对于体育运动来说,本身就是一项耗费心神、耗费体能的课目,如果不能有强大的兴趣支撑,对后续的学习训练也是一种伤害。

( 三) 加强初中教师队伍信息化教学水平

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第一负责人,教师的教学思路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相配套的多媒体数字化信息教学教室,对传统教学经验丰富但多媒体教学不够娴熟的老教师,要安排专职人员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操作指导和练习。给教师提供更多可以锻炼新教学设备的机会,积累更多的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师专业素养。学校还应该定期邀请信息化教学的专家做前沿理论的教学分享讲座,帮助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可以应用的教学场景,及时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只有教师队伍掌握了一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特点,挖掘教育市场中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信息。教师队伍建设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教师队伍具备了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经验,学校能够营造多媒体教学氛围,才能为后续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总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信息化融合一直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短板,在开展信息教学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运动意愿,学会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做好运动教学的科学防护工作,为初中体育教学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高国峰.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 81) : 125-126.

[2]严长清.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J].教育界,2022( 40) : 50-51.

[3]刘晨光.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 8)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