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通过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认知的进一步完善和学习,体育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现代体育教学的核心,将具有特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教育价值充分体现, 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在本文中,主要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论点,进而分析如何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在体育课堂中,如果教师可以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将运动素养、健康行为、体育品格等培养渗透到课堂日常教学中,那么体育课堂将会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良好效果。 当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不断发展自身素养,其身体素质也在随着体育知识的学习过程不断增强,从而有效地提高体育意识。
2.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业压力使得他们没有单独的锻炼时间,即使有也非常少,这时体育课堂的训练和培养就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在体育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体育训练可以帮助高中学生磨炼坚韧意志,提高运动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并保持终身行为。
二、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思路与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并通过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使高中生能够从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明确新课程标准对高中体育的实际和现代化教学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关注学生在智力与非智力方面的共同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自愿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能够在教学中有所收获。最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不断创新拓展活动的形式,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划分要求分成不同的合作小组,并选择一个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合作组的负责人,负责小组成员的管理以及与教师的直接沟通。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
1.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注重因材施教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要明确当前的新课改精神,对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在给学生讲解相应的体育知识和内容时,更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潜能,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有效引导高中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升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给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体育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例如,在教授学生“蹲距式”起跑的动作要领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讲解,以压缩弹簧的知识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通过对压缩弹簧原理的认知,分析出起跑动作的应用原理,进而增强学生动作的标准性和协调性。由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都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于班级中一些体育基础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适当地增加一些难度,提升训练的强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针对那些体育基础较弱的学生,体育教师在安排学习任务时要降低一些难度,要先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不断丰富授课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高中体育教学形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关注体育基础薄弱的学生。此外,还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长跑的知识和技术要领的教学时,教师所要设计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长跑的基本要领,能够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有效运用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要点,能够意识到长跑对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借助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长跑视频,让学生对长跑有更深入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让高中生能够在游戏中,挖掘体育潜能,提升体育素养。
3.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重心
在过去,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总是会强调基础技能的教学,在此影响之下教师所实施的教学策略也是单纯地围绕着学生的技能训练来展开的,这使得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被忽视。这种教学设计造成很多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设置存在误解,且体育教学也难以实现学生体育爱好的培养,很多学生也产生了对体育的厌恶之感。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能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将其作为教学的重心,突出的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和作用。这样一来,当教师能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切实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核心素养的教学才能实现初步的教学渗透。
例如,在进行“奥利匹克运动”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需要能认识到这一课教学编排的真正目的,将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展示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不目标,凸显出学生健康意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其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展示或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奥林匹克运动的由来,引导学生领悟奥林匹克的精神。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句名言进行劝解,使学生明确高中阶段的学习竞争不仅仅是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的竞争,更是一场体能的竞争,若学生不具备强健的身体,其文化学科的学习也必将会受到影响。通过这样的理念的传输,教师就能让学生认识到高中阶段进行体能锻炼的重要性。
结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体育课堂中,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素养去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会使得其综合素养、创新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手段来提高核心素养渗透教育,为体育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丙飞.基于体育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实践[J].新智慧,2020(18):1.
[2]赵凯.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足球模块化设计研究[J].体育师友,2020,43(03):56-57.
[3]钟徳草.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内涵及课程构建探讨[J].高考,2020(22):128.
[4]计娟媚. 运动教育模式对上大附属南翔高级中学羽毛球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