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提高,人们加强了对农业建设的关注力度。但在此过程中,农业生产不断遭受气候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保障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关部门增加了自然气象对农业的防护措施,降低自然灾害的同时,增加整体服务机制,以农民为服务中心制定县级气象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县级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农业建设起到重要地位,但针对于农产业的发展而言,其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环境、气候、地质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其整体产量。部分农民在农作物播种、移栽、收获时,会根据气象引导信息开展相应的准备工作,减少人力资源及物力资源的浪费。气象预报可以为农民群众增加自然气象灾害的防御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质量并及时将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以此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增加农作物的总产量[1]。
随着我国气象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气象实时卫星监控技术,以确保气象监测数据的稳定。与此同时,增加农民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并减轻相关作物的危害程度,降低旱涝现象的产生概率。这样一来,农民群众可以人工满足耕地环境、水分需求、生长因素,以此降低外界因素影响,运用人工手段如人工灌溉、人工除雪、人工防雹等来促进农作物的稳定生长[2]。
二、县级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传输工作不完善
农作物的生产地带为农村基地,多数农民因为文化程度的不足,导致其对先进技术认知不够,针对于气象信息的获取渠道较为单一,仅可根据气象局的当日报道并通过电视来查询相关气象信息。部分经济状况不足的地区,因为家庭经济能力有限,家中没有电视无法获取相关气象信息。这样一来,增加县级气象信息传输工作上的难度,导致气象信息无法流通。即使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手段,但依然无法完整的将相关内容传递到农民群众手中。在此条件作用下,不仅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了影响,增加县级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难度。
(二)气象相关产品过于传统
在气象传输过程中气象服务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对天气进行监测,以文件的方式进行整理并统一进行发布,以最快的速度让农民接收。但在此过程中由于相关部门的人力、资金、时间上的因素影响,导致其无法实时的进行传递,从而导致气象相关产品过于传统,不具针对性并影响着农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精准度和时效性不足
由于气象监测工作不够完善,仅可播放短期预报,造成气象预测精准度和时效性的不足问题产生。各部门没有落实本职工作,短期气象预报工作技术要求不高,虽然可以为农民群众提供相应的指导服务,做到相应的气象提醒工作,但会在一定程度上耗费其时间,降低农业作物的总产量。
(四)相关人员综合素养不足
现如今,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相对不足,针对于气象建设行业没有相应的设备。县级气象为保证农民的权益建立了相应的气象监测站,但建设基地处于农村,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不愿在此工作,内部人员多数是在乡间进行聘用的,其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此条件作用下上级管理人员不仅没有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还忽视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导致其在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当地气象状态、传输相关信息时产生问题。这样一来,无法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发布,数据分析不准确,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造成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不足,进而造成农业发展道路上的阻碍。
三、县级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优化措施
(一)完善信息传输工作
县级气象工作人员应根据该地区的地质环境建立相应的气象站,明确为农服务的基本理念,根据当地的农业发展需求进行气象预测工作。针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农民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让其可以接收到气象预报,以此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并减少相关的损失。
明确县级气象服务对象,加强信息传输工作,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该方面问题提高重视度并给予农民相应的指导及服务。拓宽相关部门的气象监测区域,加强内部整体监测技术,结合当地经济条件开展气象站气象播报服务,让每一位农民都可以提前知晓相应的气象变化。以此减轻自然灾害天气对农作物的危害。
(二)多元化气象服务产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在县级气象为民服务也应加入先进设备的运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气象局及农民群众的需求,采买相关监测设备对气象进行实时监测,保证耕地土壤水分含量并升级传统设备,加强气象产品的维护工作并增加现代化网络技术的运用。以此提高乡村内部的气象信息采集工作,使相关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快速的传递到农民手中,增加气象产品的应用,使气象监测仪器运用更加广泛。
(三)开展针对性为农服务
为保障县级气象为农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应加强气象工作人员对长期气象的预测工作,减少在此期间的的自然天气灾害并对农民给予气象提醒,以此提高气象工作各部门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使气象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以农民作为工作实施的主体,增强内部人员的服务工作。
将县级气象服务工作纳入到农民的生活当中,对农村内部气象进行实时监测建立多方位的监测系统及设备。使气象监测服务满足当下农村环境要求并对耕地、环境、森林等进行全天候的监测,保障气象信息的精准性及时效性,根据不同时间的气象更改播报内容,增强内部服务机制,提高先进设备及科学技术的使用力度。以此完善县级气象的整体结构,增加为农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政策,降低农业生产的复杂程度。
(四)提升相关人员综合素养
为保证县级气象服务的整体水平,应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培训工作,政府及相关人员应重视内部气象服务的培训工作,培养专业的气象服务人员并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会议,让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农村的环境因素、地质因素、气象因素来制定相应的服务。合理分配气象服务人员的工作,在高职院校内定向培养相关人才,从根本上提升气象服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以此减少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阻碍。
结论:综上所述,为保障县级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侧改革,需加强相关人员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力度。若未落实到位,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效率,还会对农业整体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所以,要完善农业气象的整体服务体系,保障先进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以此保证县级气象服务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沛,袁静,唐玉禾.遂宁市现代农业发展中气象为农服务及气象灾害防御措施[J].农业与技术,2021,41(17):106-108.
[2]黄彬,罗丹,曾彦彦. 让乡镇产业发展更有底气[N]. 中国气象报,2021-09-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