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3~6岁的儿童天性好动,对于一些欢快节奏的音乐十分感兴趣。舞蹈课程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音乐、动作等内容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增强其体质,提升幼儿审美能力。舞蹈主题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教师通过集体的排练活动,能快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幼儿团队协作的能力。
1 设立幼儿舞蹈的主题
人们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是认知。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感知能力较弱。认知活动非常敏感,他们的感觉和感知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很容易对新事物感到好奇。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善于捕捉欢快的旋律,并能通过跳舞来模仿节奏。因此,儿童舞蹈教育应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帮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促进儿童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发展儿童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设置舞蹈主题,让儿童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开设舞蹈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熟悉的音乐、环境等话题,帮助孩子减少陌生感,积极参与舞蹈活动,同时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能力。例如设立情境:猫头鹰独自在森林里,只有它和它的影子。让孩子们探索影子,探索身体的可能性,自己去创造动作。具体设置可以以教师模拟森林里各种音乐的形式来进行,鼓励孩子们伴随音乐模拟猫头鹰的“翅膀”,练习手臂的延伸与收缩,以达到锻炼手臂力量和反应能力的教学目的。一堂幼儿舞蹈课通过创造情景、想象角色与游戏的带入,使孩子们在过程中紧跟教师的节奏,始终专注于课堂学习,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 选择活泼欢快的音乐展开教学
幼儿期的儿童能力有限,并且理解水平不高,因此欢快活泼的音乐是舞蹈课堂中的首选内容,这类音乐节奏分明、强弱拍明显,并且歌词清晰易懂,充满了一定趣味性,可以快速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构建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如在小班幼儿的舞蹈音乐选择上,教师可以为其播放《名字叫中国》等内容,欢快的节奏能迅速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中班的幼儿,能力有所提升,可以选择音乐《爱上幼儿园》《亲亲小兔子》等内容;而大班的幼儿能力较强,可以播放《读唐诗》《咏鹅》等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其热情,还能提升他们的知识储备。这些音乐的加入可以快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一个积极饱满的态度进入舞蹈课堂中来,构建高质量的艺术领域教学活动。
3 造就儿童外在的体态美,提升儿童内在的气质美
舞蹈可以表现人的身体美,通过身体动作体现艺术美。幼儿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整体协调能力,帮助幼儿获得美感,帮助幼儿优化和提高身心各方面,对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关键时期,通常对以后的生活有着基本和关键的影响。许多儿童的驼背基本上是在儿童早期形成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身体变化在幼儿期最为明显。通过规范化的舞蹈训练,可以更好地引导儿童自身的成长,这对避免各种常见的骨骼畸形非常有帮助。在舞蹈训练中,可以让儿童在肢体动作上更加协调,可以让动作与音乐更好地融合到一起,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让儿童内心产生更强大的生命律动,面对生活时也会更加积极阳光。通过扎实的形体训练,可以让儿童不良的行为习惯、体型姿态等得到直接的改善,促进其全面成长。幼儿阶段身心健康关系着未来整体发展和发育。通过舞蹈训练,可以让儿童的身体更加健康,让他们紧缩的肌肉得到舒展,让儿童始终处于最佳的成长状态,而这些都是新时期衡量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指标。在生活中不难发现,如果儿童接受过舞蹈训练,其表现出的气质明显要优于其他儿童,这一点可以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可以表现在形体姿态上,其内心的那份自信是发自内心的。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对儿童的美育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确保从这一代抓起,更好地体现华夏民族不一样的美的姿态与气质。
4 注重给予积极体验
在儿童舞蹈课堂中,舞蹈教师的情感对儿童的课堂学习和接受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行为方式和舞蹈形象也容易影响儿童的认知。因此,舞蹈教师应注意给予积极的体验,引导儿童的自我价值观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在教室里,老师为孩子们设置故事情节,让他们参与学习。孩子们跟随老师的节奏,积极参与舞蹈活动,理解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放大他们的情绪,夸大他们的表达,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肢体运动或是情绪变化中观察自我,提升对自我的认知,从而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获得主动感。这样积极的幼儿舞蹈教育,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我接纳感,使他们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授新的舞蹈动作或者舞蹈技能时,可以在孩子们学会后给予表扬和鼓励,促使他们获得积极体验。在幼儿舞蹈教育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即邀请跳得好或者表现好的孩子来当“小老师”,再给他们鼓掌时,孩子们的表现欲往往是最强烈的。他们渴望获得老师的表扬与认可,获得当“小老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舞蹈活动中积极鼓励孩子,让课上的孩子们都能获得积极体验,获得主动感。适度的夸奖对幼儿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获得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后,孩子们的内心也会越来越强大。
5 创编故事性舞蹈
对于能力较强的大班儿童来说,他们的理解水平和运动能力都很高,学习能力也很快。因此,简单的节奏并不适合他们。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如在音乐的选择上,歌曲《拔萝卜》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内容。这首歌曲调活泼,并且充满着一定的趣味性,涉及的人物也比较多,适合故事类的创编。在进行角色分配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形象和能力选择合适的儿童,如“老爷爷”的角色选择个子较高、力气较大的男生;“老奶奶”的角色选择活泼好动的女生,在“小花狗、小猫咪”的选角上,选择一些个子较小比较瘦弱的儿童;“巨大的萝卜”可以多选几个孩子,共同扮演这个萝卜,在节目的最后让所有儿童都来拔这棵大萝卜,让所有人都能有自己的角色,并且跟随着音乐构建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教师利用舞蹈心理学来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注重幼儿的心理发展与成长,使孩子们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个性和性格,拓宽其对世界的认知,还能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丰富其情绪情感,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吴莹.幼儿园舞蹈教学游戏化的现状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2] 蔡琳琳.基于开发幼儿创造性理念的幼儿舞蹈教学 模式探究[J].艺术科技,2019,32(12):209+243.
[3] 乔红.浅谈舞蹈教育要素对儿童身心成长的影响[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