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

聂兰兰

嫩江市铁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 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性组织机构,国家财政部门会为其经营提供资金,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与国家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关联,为保障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通过内部控制的强化确保其作用价值的发挥。然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呈现了一系列问题,若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必然会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成效。基于此,文章将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入手,进一步探讨可行性的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2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会计内部控制除了要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以外,还需从资产安全保障与资产完整性保持两个方面入手,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与全面性实施。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相对简单,存在内部控制认识不够深入的问题,预算约束管理方面成效不理想、内控人员素质能力欠佳、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度剖析这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1.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1.1内部控制认识不够深入

当前阶段,事业单位逐步加强了对内部控制的关注与重视,并对内控相关工作进行了完善与优化,然而个别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认识方面仍存在深度不足、了解不全面的情况,因而限制了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并未认清财务部对单位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只将财务管理视作是简单的审批、收支结算等基本工作,因而对财务控制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信息不够详实与全面,从而为违法行为的出现带来了可乘之机。

1.2预算约束管理效果不佳

事业单位的财务部负责统计预算并呈报给事业单位管理层,然而此工作开展中存在制度执行不全面、预算报告工作不规范等问题,并未发挥出预算约束应有的管理效果。在这一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不彻底,致使实际费用支出超过预算标准,费用利用情况也未严格控制,从而导致资金浪费问题的出现。除了资金利用与实际不相符之外,还出现了资金利用效率过低的问题。

1.3内控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欠缺

内控管理需要由财务人员负责实施,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高低、内控意识强弱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成效,甚至会影响单位经营状况。这是由于部分事业单位聘用的是临时性的财务人员,其责任意识及专业性均有所欠缺。同时,部分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积极性不高,制度执行力度不足,未展现会计工作的重要职能,甚至存在财务舞弊等违法行为。

1.4内控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内部管理意识不断提升的境况下,部分事业单位已实现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然而尚未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监督管理机制,因而限制了内控管理成效。同时,部分事业单位还存在监督控制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管理人员是内部审计的主体,但其内审时主要是对现有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但因制度自身不够完善,因而难以将内部控制的监督效用完好展现出来。

2.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优化的可行性策略分析

2.1深入认识、转变意识

事业单位应加强管理人员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与了解,使之能够明确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价值及意义,通过针对性培训深化管理人员对此项工作了解,通过其意识的转变,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性开展提供支持。管理人员应建立起自主自觉提升内控能力的思想,于日常工作之余强化自身的内控能力,探寻行之有效的新型内控方法,发挥出自身对其他员工的影响作用,作好源头控制,从而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出现。

2.2强化预算约束力度

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在于预算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入分析,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绩效预算管理内容的增加,确保预算管理重要作用的有效发挥。预算工作的开展需要以会计人员为主体,因而应引入可行性的激励制度,以制度为依据科学、公正地奖惩会计人员,从而督促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预算管理工作。此外,还应制定与实施预算反馈制度,结合预算管理成效不断进行工作创新,确保问题的合理化解、单位效益的有效提升,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质量。

2.3加强财务人员素质能力建设

要保障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效性开展,需要针对财务部门的内控管理人员展开针对性的素质能力培训。首先要强化财务部所有工作人员的基础专业知识理论,增强其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深度。同时,还应加强财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强化其责任意识,学习内部控制管理相关的律法制度,确保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合法性与合规性的开展。此外,财务人员招聘时,应秉持公平、严格的原则,既要加强应聘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考核,还要注重于其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的严格考核,从人才引入源头把好质量关,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尽快使财务人员具备能够胜任内部控制管理的工作能力。

2.4构建科学系统的内控监督机制

监督的严格性、管理的全面性是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而监督管理成效的提升应以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作为保障。因此,事业单位应对现有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进行优化与改进,还应引入外部监督方式,在内外监督两种监督方式的有机结合下,确保内部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内部监督时,应对当前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内控需求进行监督管理机制的完善,赋予会计人员相应的权益,保障会计工作的高效性开展。同时,要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开展,通过内审进一步推进内控管理成效。外部审计是防止财务风险发生的有效举措,可通过外部审计及时找出并有效化解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中的问题,在税务、财政等部门的有效监督下,通过与内部监督的有效联合,构建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为会计内部控制的高效性与优质性开展提供保障。

结语: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结构,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成效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必然关联。为有效化解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应通过深入认识、转变意识的层面入手,强化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奠定内部控制开展的基础。同时,还应强化预算约束力度、做好内控人员的素质能力建设,并要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内控监督机制,在内外监督的有机融合之下,保障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性开展,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健康与平稳发展产生有益驱动。 

参考文献:

[1]赵威.试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中国产经,2020,254(22):164-165.

[2]吴亚军.试析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优化策略[J].中国经贸,2015(1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