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研究

董玲玲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育才小学,325500

摘要: 小学学生数学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并非在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而是缺乏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技巧,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也不知道方法并加以解决。人民教育版教材对问题解决提出了鲜明而动态的教学模式。把重点放在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当今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概念。数学老师需要仔细考虑,从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出发,引导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习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题
DOI:10.12721/ccn.2022.15715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战略研究新课改的实施,数学共同体抛弃了“应用问题”这个术语,把内容的各个方面的教育整合为“问题解决”。这种方法既适合于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征,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从解题的教育来看,许多教师都面临这样的困惑。小学学生利用简单的猜测解决数学问题。当遇到与书本中的例子或结构有些复杂的问题时,学生们常常感到不知所措。针对以上现象,笔者分析了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1.学生解题教育现状

本文根据新课标要求,分析了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现状,并结合实践内容,总结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育的现状。通过对教育基本要素的分析,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指导效果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数学问题的解答取决于智力水平。教师对于聪明的学生有时能理解,但对笨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教。这就是说,在课程结束后,学生无法进行练习和作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认为与平时的练习不同。与学生的学习和其他方面有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没有明显的不同。非知性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业愿望、情感、性格等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

1.2从教法角度看问题

对自我意识学习来说,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容易逃避。这种教学方法难以长期应用。教师谈到数学问题时,一般都有特定的程序。都是通过找出问题,分析问题,争取学生最后得到答案,在示范问题结束时,让学生继续练习。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们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解决这些难题就是困难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被忽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学内容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运用。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有问题。

2.关于问题解决战略的指导建议

解题策略教育旨在学生学习解题方法、了解与问题相关的数学思想、相互推论、学会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当遇到问题时,学习运用数学思维。笔者对战略实施的方法和策略的错误理解提出了一些见解。第一,注意策略的感觉和导入。要解决数学问题,需要有一定的数学能力。把方法放在学生面前,学生只需练习几个问题,就能大致知道该怎么解决问题了。其次,教师策略引导成功。策略导入是策略教育的开始。学生在没有明确的数学思想的情况下,很难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必须首先放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学生在回答数学问题时,能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策略,通过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对策略运用的热情,使学生在回答数学问题时能自觉运用相关策略。"一笼子里的鸡和兔"的问题是小学数学历史悠久的经典话题。以鸡的数目为起点,假设正确的答案,并用列举法回答。还有一些聪明的学生可以给出鸡和兔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没有接触方程相关的数学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很难考虑设定未知解的公式。数学解题策略的导入,是向学生传达可运用此方法解决问题,正确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想。二是,加强对策略的认识与提炼。研究策略并不只是用于应用。了解这一策略对解决问题和学习数学更为重要。为了使学生理解策略的含义,教师在运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前,教师要将数学学习情况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炼出策略的实际意义。比如,要切西瓜,要横着切两个,竖着切两个,问一问一共有多少个西瓜。有的学生用建构模型的方法找出答案,有的学生用实际操作来获得答案,有的学生用数学方法构造场景进行分析。这些多种策略的运用,增强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展示实际物体和图画的策略

此法直观性强,适用于百分比问题、乘法问题、工程问题、旅行问题、跟踪问题、遭遇问题、植树问题等。运用实物演示和图画策略,能直观、迅速地发现问题,使学生能直观、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比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学生们在学习遇到类似问题,就会利用中间量关系,最终得出答案。

3.1反制策略

有些问题很难根据问题的要求明确定量关系。通过对已知问题条件的逆向分析,可以方便地找到求解方法。它可用于规范化、概要、平均化等比较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小明本来就有几本书,今年买了26本,把32本借给了小纯,剩下的55本。小明有多少本书?先按照提问的意思将条件分类,然后再反过来解决问题。小明有多少本书?另外买26本,借出32本给小纯?剩余55本。原本61本,55+32-26=61得出,小明本来就有61本书。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维能力。当问题发生时,学生就会学会用相反的方法解决问题【2】

3.2虚拟解决方案策略

假想的解决方法是在已知条件下建立一个假设,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测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找到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可用于解决租船问题、逻辑推理、分数除法等问题,这些问题具有相对隐含的复杂量关系。例如,小刘给了小明20道算术题,对题得8分,错题得4分。做完所有的计算题后,小明的最后成绩是100分。问:小明回答了哪些问题?有多少问题作错了?先按照提问的意思对条件进行排序分析,然后设想解决方案。假定20个计算题都正确,那么分数是20×8=160分,比最终的结果高160-100=60。所有的错误问题都被看作两个问题,8+4=12。所以,这个错误的问题就是60=12=5,正确的问题是20-5=15。另外,正确的公式,错误问题的数目就是:(20×8-100)=(8+4)=5 (个),正确的问题数就是:15-4=11 (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回答问题、发现矛盾、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建立矛盾假设,学习提问,寻找问题突破口。

4.系统和战略思维方式的改进

在小学数学课本上有许多基础策略。尽管这本书中的策略似乎并无关联,但在学到的分数、乘法、算术等,与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若干关联。利用这一章的内容,可以做以下事情。通过策略转换,整理以往的学习策略,解决各种问题。举例来说,分数的百分比概率就是计算特殊分数,分数也是除法。老师要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整理策略,使问题解决策略更加有组织。解决问题的策略当然会转化为自己的数学能力,通过与其他策略的结合,可以解决更困难、更复杂的问题。举例来说,要解决“怎样的图形被30米的绳索包围,面积最大”的问题,就可以在各种图形的边长的计算公式中推导出面积。同样的周长,圆的面积最大。这一问题可进一步推广到矩形规则。同一周长矩形的面积最大为方块。这种归纳与类推的数学思维,需要从长期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中得到培养【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育必须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在讲授问题解决策略时,必须注意策略的相对性和多样性。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策略。

参考文献[1]高海燕.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0(11):124.

[2]王亚敏.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8(13):34-35.

[3]许万明.拓宽思维空间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四)[J].云南教育,2004(Z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