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工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十分成熟的阶段中。为了能够确保各个行业的能源使用需求,则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工业生产情况,对炼焦配煤技术进行优化升级。为此,相关从业者需要根据不同煤种的成焦特性,遵循配煤原则,合理采用炼焦配煤技术的生产实践方案,保证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二、煤种分析与配煤原则介绍
(一)不同煤种的成焦特性
总结来看,在炼焦配煤中比较常见的煤种包括焦煤、肥煤、1/3焦煤、瘦煤甚至贫煤等,其中焦煤具有最优的结焦性能,在进行加热之后可以稳定产出足够的胶质体,最终获得的焦炭质量也最优,不仅强度高而且较少出现裂纹;而肥煤在加热之后虽然也能够产生足够多数量的胶质体,但由于流动性较强,因此会出现很多裂纹,大多只能够作为焦煤的搭配使用;瘦煤在加热之后所产生的胶质体过少,虽然成交块的体积较大,但因强度不够,因此无法进行单独使用;贫煤基本不会产生胶质体,只是一种辅助用煤。
(二)配煤的原则
通过初步了解不同煤种的特性后可知,在炼焦配煤中最为理想的煤种为焦煤,但由于我国的地域十分辽阔,因此不同区域内的煤炭资源存在着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这在无形当中影响到了焦煤的总产量与生产成本。尤其是在最近几年来,能源的极度稀缺,单种煤生产焦炭并不现实,务必要进行多煤种之间的配合应用,以此来保证焦炭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首先,焦炭质量务必要完全达到冶金用焦的质量要求,其中焦炭硫含量应当小于10%;磷含量小于0.03%;焦炭颗粒应当控制在30~60mm之间,其中所包含的水分和灰分则需要在最低状态。其次,在进入到碳化末期之后,煤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收缩空间,避免在后期出现膨胀压力过大而导致炉体损坏。第三,需要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生产要求,尽可能使用本地煤种。在不会影响焦炭质量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弱粘结性煤种。另外,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需求,在想要全面提高产品产量时,可在其中适当增加一些高挥发分煤作为辅助。
三、保证炼焦配煤技术质量的生产实践建议
(一)重视对不同煤种的特性研究,加大管理力度
在上文中已经对不同煤种的成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介绍,由于在配煤过程中,单煤配合比例和性质将会对最终的配合结果带来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务必要提前对煤质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需求来制定出科学合理化的炼焦配煤方案。即使是相同型号的单种煤,如果成煤环境和条件有所差异,那么最终所呈现出的煤种形式也会不尽相同。不同地区中所生产的单种煤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并且在整个炼焦配煤方案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技术人员在对单种煤的特性进行研究时,要同步考虑到配比方案,采用先进化的技术手段来判断配比方案中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的地方。不仅要将单种煤的作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要保证最终所给出的焦炭质量符合高炉的需求。但由于焦化厂中所拥有的煤资源相对复杂,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经常会出现煤源混合的情况,如果没有制定出完善的监管制度,将很容易发生掺配次质煤的问题,大幅度降低煤炭质量,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此,焦化厂的管理者需要从源头处着手,当煤炭资源进场之后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万无一失后对其进行分区堆放。严格按照配比计划来加强后期管理,遵循配煤原则来逐步优化配煤比例,使得焦炭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二)加强对堆料和取料的质量控制
在炼焦配煤的生产实践中,堆料环节将会对后续的配煤质量带来影响。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煤炭资源的种类进行分类堆放,同时还要判断各个煤种之间的质量和稳定性是否处于一致。其次,在后续的取料环节中,技术人员需要采用平铺直取的方式,并同步做好防护工作,避免对后续的配煤工作环节造成影响。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要全程参与到取料过程中,督促技术人员按照用旧存新的原则来规范操作,确保煤料质量的稳定性。目前,绝大多数的焦化厂都会采用显微光度来对煤的镜质组反射率进行计测,根据计测结果来进一步分析煤的岩相,以此来确保每一种划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三)保证配煤方案的合理性
配煤方案的制定条件相对复杂,不仅需要对不同煤种的性质和来源进行深入调查,同时还应当提前判断不同煤种的性价比以及所能够带来的生产效益。进行综合考量之后,才能够进一步细化后续的采样环节,并对每一至进行精准测定,其中包括全硫测定、粘结性测定以及岩相分析等等。当上述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则需要根据测定的数据结果,结合炼焦配煤的原则,参考以往的配煤经验来选定最终的配煤方案。最后,技术小组需要预先展开小规模的实验活动,并根据实验结果来对配煤方案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判定,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来做出优化和调整。为此,相关技术人员需要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利用软件来对方案中的配比量进行微调,确保焦炭质量的稳定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是能源大国,因此务必要在节约现有能源的基础之上提高煤炭的生产质量,而炼焦配煤技术合理应用将大幅度提高焦炭的生产效率。随着国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丰富,各个行业对于煤炭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水平,而炼焦配煤作为一种创新式技术,虽然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提高焦煤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总量,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各个地方上的煤炭企业需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从多个角度入手来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整合多方力量来完善管理制度,将炼焦配煤技术的实际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庞克亮,刘东杰,王明国,等.煤岩学在炼焦生产中的应用[J].钢铁,2015,50(10):26-29.
[2]郭荣华.关于配煤炼焦技术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250.
[3]王文杰.炼焦配煤技术及其生产实践探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