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监管职能分析与探讨

​梁毅

​广东省茂名市气象局,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 防雷安全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气象部门应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生产意识,积极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为基础的公共气象服务工作,而相关企业和个人则应主动配合,确保防雷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防雷安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气象部门应与时俱进,不断增强防雷安全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在增强自身防灾减灾能力的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 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监管职能
DOI:10.12721/ccn.2022.15708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 言

防雷工作的重点是防护雷电灾害和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完善,同时也需要安全监管部门增大监管的检查力度,基层的气象部门在进行事中事后的监管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该工作对保障该地区人民生活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对该部门在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完善与加强气象部门对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性。

1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工厂、石油石化仓库以及烟花爆竹厂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工程和车辆等,如果这些场所发生了雷电灾害事故,就会给周围环境带来难以预料的恶劣后果,如因雷电灾害引起的一些爆炸事故造成周边人员伤亡。相关工作人员和单位要重视日常生活中对雷电的防治,加强自身安全责任意识,加深对防雷安全工作的进一步认识,并严格按照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以及省市县气象部门的预报,提高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加强执法检查雷电灾害的防治力度,以最大化地实现雷电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进行,有力降低雷电带来的危害。

2 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2.1防雷安全主体责任未有效落实。

当前,由于气象部门对防雷检查和防雷法规工作宣传不足,使得社会大众和企业对防雷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很难认识到防雷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再加上防雷安全制度不甚完善和落实不到位,防雷人员对其的认识不够全面,处理雷电灾害的应急能力不足,日常防雷巡查和隐患整改不到位,均会对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产生影响。

2.2基层气象部门管理缺乏针对性。

基层气象部门管理的过程中,其人员往往是从其他的部门的人员进行调用,且其人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仅针对的是该地区的气象观测以及预报工作,因此,其在防雷监管的过程中,缺乏对应急、住建及其他相关部门对接的经验,因此在针对事中事后的管理上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以及管理能力,因此,在进行监管过程中,往往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对气象工作的管理上,而忽略了对其的监管效用,且在事后处理上也忽略了对企业的监管,而仅仅重视管理中的审批工作,这种工作的方式往往使事中事后的管理流于表面,不能将气象部门监管的作用落实到实际为人民服务的作用上。

2.3防雷监管标准体系不健全。

经过多年的发展,防雷技术标准得到了长足进步,并不断趋于完善,在推动防雷技术服务质量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新时期防雷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不甚完善,相较于防雷市场发展,两者之间的锚段开始凸显,再加上防雷审批、执法、检查中缺少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直接引发了一系列同防雷安全监管相关的问题。

3 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监管职能的策略

3.1加强对基层气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增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气象部门在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过程中,为了促进该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不断地引进具备专业技术的事中事后监管人员,人员在技术上不仅要掌握气象监测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还应该掌握在事中事后监管过程中所设计的住建、应急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包括横向部门交流挂职锻炼等措施,促进其在相关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能够科学地、有条理地将该工作进行落实,促进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性。此外,针对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使已经在岗的工作人员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1],促进气象部门整体人才队伍水平的提高,确保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

3.2创新防雷宣传工作方法。

在实际的防雷宣传活动中,气象部门应结合人们的相关需求,对防雷安全知识和技术进行宣传,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大防雷安全宣传方式的创新力度。应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可将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作为出发点,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增强人民群众的防雷安全意识和防雷减灾水平。为了确保人人自觉遵守防雷安全法律法规的良好氛围尽快形成,应对防雷安全知识加大宣传力度。气象部门除了做好防雷安全知识宣传外,还要将不同地区雷电灾害情况向人民群众公布,只有对雷电灾害原因进行认真分析[2],才能使雷电灾情的透明度水平得到增强,以对人民群众起到警示作用,全面了解雷电的危害,同时对气象部门的防雷监管工作持配合态度。

3.3基层气象部门应建立全过程事中事后监管的监管理念。

基层的气象部门在对事中事后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将传统的管理观念进行转变,将其对事中事后监管的工作放在工作内容的重点位置,且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事中事后的监管工作,对事前的监管工作内容也不能放松,因为做好事前的监管工作能够为事中事后的监管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且避免该地区部门问题的出现,减轻了事中事后监管的工作任务。在全过程管理的过程中,其监管人员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将为人民服务作为监管的目标,不断优化气象部门进行事中事后监管的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其全过程管理的作用,实现减灾、防灾的监管目标。在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3],做到有效地分工以及信息的互通,促进相关工作能够高效地落实与开展,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性。

3.4建立防雷信息化安全监管平台。

因雷电的出现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国家一直重视起防雷安全生产工作,各级气象部门的防雷安全监管压力不断增加,防雷监管工作内容和防雷重点单位越来越多,单纯借助于人力对重点单位进行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有很大的难度存在,同当前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变化不相适应。因此,气象部门应对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加大信息化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防、全域覆盖的雷电灾害治理“一张网”。一是强化雷电预警预报服务,通过专业雷电预警服务系统为易燃易爆、危化企业等防雷重点单位精准、及时发送基于位置的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指导督促做好防范应急工作。同时还可以结合地理位置信息、网络定位、数据通信等技术,以实时监控重点单位的防雷检测、隐患排查、日常维护等防雷管理工作[4]。二是开展隐患治理,依托气象安全监察平台,线上线下互动,自查、抽查、限期整改并举,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三是强化线上线下培训教育,前移安全事故防范关口,宣传、培训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引导重点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气象安全风险管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地不断提高,我国对基层气象部门的现代化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强,其中就包括了对基层气象部门的雷电监测预警能力建设规划和落实。基层气象部门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能够有效地加强各个地区对雷电气象灾害的预防与控制,同时加强保障基层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艾喜臣,宋涛.浅谈做好当前防雷减灾社会管理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气象,2017,34(02):38-39.

[2]王雨婷.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20,(13):85.

[3]吕昆坤,陈伍.新形势下开展防雷工作的几点思考[J].通讯世界,2018(11):256-257.

[4]董如华.浅谈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J].环球人文地理.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