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徐伟华

邯郸冀南新区徐庄小学,056046

摘要: 当前,社会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从而实现强身健体、掌握体育技能的目标。在体育课堂上积极构建创新的教学模式,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能,锻炼他们身体的协调性。这样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也能够让学生在体育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运动的趣味性。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出发,分析和论述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创新教学策略,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体育;创新教学;教学模式
DOI:10.12721/ccn.2023.15824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学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促进综合能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面对多样化的学生需求和学习环境的变化时存在局限性。因此,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劳逸结合一直以来是教学中推行的原则。尤其是在现阶段,很多人都不够重视体育运动,导致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小学体育能够帮助学生在正确、适当的体育运动中增强体质、磨炼意志。过多的文化课会让学生产生疲惫心理,适当的体育运动则会让学生放松,更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体育运动还有助于学生乐观、自信心态的培养,使学生心情愉悦,陶冶情操,从而更好地热爱生活。除此之外,小学体育涉及很多团体项目和比赛活动,这些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不服输、敢挑战的竞争意识。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创新教学策略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运动兴趣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应当秉持创新教学的理念和思维,探索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系统的体育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小学体育教师都应该树立高效教学的意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认识到教学的主要目标包括让学生强身健体、能够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活动等。

例如,在教学接力跑这项运动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基于教学目标,给学生介绍接力跑的基本概念,告诉学生:“在进行接力跑时,每个同学需要跑一段距离,而且需要相互配合,前面的同学需要将自己手中的接力棒传递给后面的同学。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能很好反映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运动项目,在各种体育比赛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将接力跑的技巧传授给学生之后,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接棒方法的指导和教学,让学生又快又好地完成接力棒的传递,学会配合,形成合作意识。由于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学习,掌握不同的传接棒方法,之后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分析哪种传接棒方法更适合自己,并根据学生实际的表现排好学生跑步的顺序,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顺利实现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

(二)开展趣味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参与兴趣,可以适时采取一些游戏化的教学措施。游戏化教学可以使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开展游戏可以提高体育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有助于让学生获得启发,充分释放自己的个性,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

例如,在开展投掷这项技能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将这项技能与趣味元素相融合,在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重点提高和增强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和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同时锻炼学生的上肢肌肉等。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在进行投掷练习时借助“愤怒的小鸟”这个游戏来开展体育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对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扮演愤怒的小鸟,其他小组成员则排成一列,扮演捣蛋猪,然后由“愤怒的小鸟”将沙包投掷到“捣蛋猪”的身上。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可以很快进入角色,基于游戏规则充分体验投掷运动的乐趣。这样的创新教学有助于学生激发参与合作、竞争的热情,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同时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三)了解学生体育基础,开展分层差异教学

在对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不同学生的体育基础是不同的。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喜好,明确学生之间在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开展分层差异教学。教师也需要挖掘学生的运动天赋,如对于一些具有身高优势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篮球项目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于一些弹跳力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注重培养他们跳高、跳远等方面的能力。

例如,跳绳是一项学生喜欢的运动,也是一项便于在生活中开展的运动。跳绳可以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手腕灵活度、跳跃能力、耐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基本的跳绳运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跳绳的难度,设计多元化的花样跳绳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多种跳绳技巧。基于分层差异教学的理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跳绳训练组、常规跳绳训练组、跳绳进阶训练组,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训练。其中:基础跳绳训练组的学生需要开展跳绳时长、速度的专项训练,以巩固跳绳基础;常规跳绳训练组的学生除了开展基础跳绳训练,还需要进行一些花式跳绳的基础练习,以充分提升跳绳水平;跳绳进阶训练组的学生则需要掌握更多跳绳技巧,学会相互配合。如在对跳绳基础较好的学生开展难度较高的“车轮跳”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车轮跳”的视频,学习其中双人配合的动作,然后进行合作练习,从而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度。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参与度不足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为此,教师要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盱南.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J].好家长,2021(34):69-70.

[2]苏艳.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体育风尚,2021(5):205-206.

[3]焦大兴.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J].天津教育,2022(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