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科,在学习数学中需要不断深入探究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要求的同时不断拓展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实现数学拓展课程,加强学生在“玩转”数学中得到更幸福的情感体验,以发展奇妙数学课程的拓展之旅,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和奥秘,提高数学能力和发展数学思维。
一、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内涵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旨在有限数学课程中拓展和延伸学生的探究学习应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原来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通过运用更具独特的个性色彩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数学拓展课程有利于将数学知识统整起来,构建成主题学习模块,使学生能系统进行思考和整体认识,加强对知识结构的把握,促进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提升。另外,小学数学拓展课程还要深入挖掘、渗透数学文化,注重课本知识的衔接和延伸作用,还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小学数学拓展课程要具备丰富性、挑战性、趣味性和文化性的主要特点,以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能更幸福地享受课程。
二、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构建的主要目的
在数学拓展课程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关注数学教材,深挖数学教材内的知识体系,使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盲目地依赖教师的讲解,更多的是能够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理解和体会数学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在数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过程中,教师深挖数学学科的价值,引导小学生多元地认识数学学习,在知识拓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挖数学知识的本质,总结数学方法,积累数学问题处理的经验,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炼并优化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辅助小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
三、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丰富课堂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很有积极的帮助,教师通过数学课堂的构建丰富课堂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在数学拓展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将核心目标放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上,对数学教材进行延伸以及拓展,引导学生加强对于数学教材的利用,进而实现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设计微视频来为学生设计展示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拓展课程,让学生思考分割后的正方体在涂色后呈现什么样的规律,基于完整的大正方体进行涂色,在视频中演示正方体的切割和拼装,让学生在视频中观察涂色正方体的棱、顶点、面等,让学生思考问题情境如何运用在其中,逐步思考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积求和公式是如何计算得来的。在思维模型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拓展课程包括了“提出问题、探索规律、发现规律以及回顾反思”,通过实践展示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小学生自主地总结和发现规律,让数学课堂不再是单纯的教师灌输式讲解,而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深入进行问题的思考以及数学知识本质的研究。
(二)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引导小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本质
在拓展课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在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本质,综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辅助学生探究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实现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拓展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学法的指导包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给小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自学、复习以及错题回顾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此,数学教师在构建学习方法拓展课堂的时候,要注意设计和运用短小的微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研究。例如:为了给小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复习巩固的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纠正学生改掉读题不认真、凭感觉解题等不良习惯,教师在拓展课堂上设计微课为学生建设易混淆的数学概念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微课中创设“典型易错题”“数学小故事”“有趣图形”等环节,在微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知识研究的情境,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小学生在“认错”“改错”的过程中加强对于数学理论的认识,通过不断的思维训练,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减少学生盲目解题的不良行为,鼓励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认真分析,认真思考,由此可以提高数学问题解答的正确率。
(三)拓展课程实践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
1.运用益智游戏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
首先,要注重游戏体验。教师通过运用益智游戏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又能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数学技巧和要领,比如“24点”“七巧板”“汉诺塔”等益智游戏,使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其次,要运用故事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汉诺塔”游戏的故事、华罗庚的故事等。另外,在寓教于乐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技能,还要不断渗透数学文化,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目标。
2.结合好教材不断创设教学设计
要想使数学拓展课程实现“玩转”的兴趣,教师要结合好教材不断创设教学设计,创设更好的教学模式,以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提升课程的应用力。首先,教师要积极开发游戏活动,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师深入结合学生个性和知识储备能力出发,开发出能够激发学生潜在逻辑思维能力的游戏,加强学生的动手运用,比如常见的一些“九连环”。其次,要重点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爱国精神。比如讲一些华罗庚的故事,又或者是“数学魔术”,还有一些人文性思考类的问题,“你心目中的数学是什么?”“数学脑筋急转弯”,使数学变得更加温情和人文性,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另外,要创设生活数学,使学生在生活自然中能感受数学知识,也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标准。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积极拓宽知识体系,不仅要运用好教材,还要拓展教材内容,以教材为中心拓展生活数学,当然拓展的思维要紧紧围绕着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数学能力,过于难会导致学生有畏难心理,过于容易学生觉得挑战性不够,没有拓展的意义,要使学生能通过探索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拓展型课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另一个“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学生的思维是放飞的、发散的,学生在其中可以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希望在今后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更多更好形式的拓展课程出现,为我国小学教育的积极改进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魏巍.关注方法指导拓展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建设的研究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20(7):75-76.
[2]吴素华.关注方法指导拓展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建设的实践分析[J].新课程(上),2020(1):101.
[3]缪馨馨.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新探索[J].新课程·小学,20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