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体育教学融入音乐元素的策略研究

张豫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中等中职学校,551500

摘要: 中职学校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之外,在课程教学中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体育知识的学习,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运动。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将音乐元素合理地引入到体育课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快乐。此外,在体育教学中添加音乐,更易于为同学们所喜爱,也是老师们充实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音乐;中职体育;融入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25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不同情境之下,音乐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音乐可以是严肃的,也可能是轻缓的。在度过紧张的学习生活之后,学生可以可以通过音乐将自己的压力缓解开来,在感到困倦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音乐刺激大脑、舒缓心情。乐曲的应用范围之广泛,非三言两语所能形容。把音乐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既能提高身体素质,又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

一、体育课融入音乐元素的意义

说到把音乐和体育课程教学相互结合,有人会认为音乐与体育课程教学无关。然而,在实际体育运动训练中,音乐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运动中,有较高的节奏性的音乐对学生的锻炼技能也具有重要的提高技能水平的意义。因此在进行特定的体育项目教学中适当的引进音乐教学内容,也可以起到良好的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音乐元素的融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以往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存在着枯燥和紧张的学习现象。而把音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则可以够调动同学们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体育知识,有效地掌握体育技能动作。在体育课中,有些同学经常因为缺乏锻炼而无法适应老师的教学。此时可以利用强烈的感染性的音乐,来营造体育教学气氛,让学生产生想要活动的冲动,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音乐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音乐能起到调整学生心态的作用,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值身体和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具备正向引导价值的歌曲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教育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性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成长,因此在教学中不只是一味的进行题目的做答,更加重要的是学生的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将音乐与体育结合起来,既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同时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音乐有利于体育项目的学习

音乐会产生强烈的韵律,它会刺激人的大脑,引导人的神经系统,让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相应的调整。并促使人体的生理器官得以协调工作,进而提高人体的工作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练习跑步时放上《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在乐声中寻找韵律。这样才可以助力与学生在心情轻松愉悦的状态之下进行适当的锻炼。大量的教学实践也都表明,强烈的音乐节奏可以促进人体的运动神经的响应速度。在音乐的指导之下进行体育运动的训练,较为容易形成较高的运动节奏感,能有效地协助学生完成各种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

二、体育教学融入音乐元素的策略

(一)在准备阶段融入音乐

中职阶段的体育教学课堂也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在教室外的环境接受教师的课程教学过程。在课堂预备期,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下励志的乐曲,引导学生根据乐曲进行集合,在数分钟之内,由老师带领,使同学们形成团队意识和时间意识。最合适的歌曲有《相信自己》、《奔跑》等,用快节奏、励志的歌曲让同学们从轻松的休息中快速的转移到全神贯注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在一起唱歌。从教室里出来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既可以减轻自己的学习负担,又可以通过歌唱来减轻自己的学习负担,为接下来的体育活动营造一个很好的环境。老师要敢于改变教学方法,要在体育教育中主动创新,充实和合理地融合各类要素。在将音乐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到不同的年龄群体对音乐的感觉也不尽相同,而中职学生则更喜欢欢快、激情澎湃的音乐。有一些是流行的,也有一些是学生们爱听抒情类型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并针对学生个性特点,选用适当的音乐,构建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对老师进行教育是有益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益的。

(二)教学基本部分融入音乐

针对不同类型的教育问题,教师应根据知识的传递需求,从基础课程的内容和实际操作的角度,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促使学生向着领域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前进。其次,在体育教学中引入音乐性因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运用音乐来减少学生的实际操作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性。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其本身存在学习能力的不同,在体育课程学习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学习差异性。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必须把各种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举例来说,在运球教学中,正确地控制运球的速度,是提高其使用技术的重要手段,所以,要从听觉的刺激中加强运球的组织感觉,从而改变其训练方法,最终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实践部分融入音乐

教学实践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舒缓情绪的音乐,形成一种节奏均衡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注重听的过程中,根据产生的情感,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研究的主要教育教学内容。其次,运用音乐要素更注重在各个阶段营造出的气氛。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乐要素,加强了学生的节拍意识,通过听觉的激发,掌握了运球的节拍。在实践教学的最后,运用了一些缓和情绪的音乐成分,缓解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感受,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逐步地获得了更多的发展。因此,音乐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除了要改变教学的主旋律之外,还要通过运用各种不同的音乐要素来实现教学的目的,从而达到相互协调、平衡的目的。

(四)音乐融入要结合教学内容

要使音乐在中职体育课上真正起到作用,就必须把它与教材相融合,既要使所选的音乐具有艺术化的特点,又要具有一定的科学化特点,以适应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在上课前,老师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并根据课程的要点,适当地选用合适的音乐,以达到整体的融洽性。在选曲时,应注重对音乐和动作风格的正确理解,而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体育教学中音乐的选择需要与实际课程教学相互符合,这样才可以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效果。中职学生应尽量选用适合其年龄阶段的同时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符合的乐曲进行体育教育,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进行歌曲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一定的运动技巧。此外,要让整体的课堂教学更具人性化特点,还要充分发掘当地特有的资源,让课堂气氛更为生动。

例如,老师们可以把我们当地化屋的苗族音乐、芦笙等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根据体育训练项目,在苗族音乐的帮助下,进行更有条理性的运动锻炼。在教学中,通过练习肢体动作与动作的配合,达到运动与苗族音乐相结合的效果。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首先结合实际生活引进当地化屋的苗族音乐,接着让学生挑选出最喜欢的一首歌曲,然后把它引入体育教学中进行实践,以此在帮助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促使学生就当地的民族风俗与传统得以深刻的体会。

结束语:简言之,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对运动课程内容的界定,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难度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式,把音乐元素运用于实践和理论当中,这样既可以调和教学的矛盾,又可以提高其实际运用的意义,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节奏感。此外,在面临各种教育问题时,还应该从均衡教育关系入手,从基础的教学方式与实践的过程入手,通过音乐元素增强学生的体育水平与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建霞,韩薇.初中体育教学融入音乐元素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1):11.

[2]张婷钰. 地方音乐文化融入中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研究[D].扬州大学,2021.

[3]顾菁.体育与音乐融合  提升体育教学质量[J].体育视野,2021(0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