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PBL的应用研究

​袁海轮

肥东县第二中学,安徽合肥,231600

摘要: PBL(基于问题的学习)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学生学习缺乏主体性和创造性,PBL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和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PBL,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创新能力
DOI:10.12721/ccn.2022.157174
基金资助:合肥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20年度课题(立项号:HDJ20064)
文章地址:

【引  言】2017年制定的《普通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在教学设计上,要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PBL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信息技术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以上能力。

【正  文】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将生活实际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表格数据的处理相结合,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以完成相关教学目标。

一、PBL概述

PBL是英文 Problem Based Learning 的缩写,被译为基于问题的学习。 最初是在美国的医学领域应用, 后来引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被广泛应用。 我国学者对基于问题的学习定义如下: 学生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从而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进而学习隐性知识,形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关注生活和经验的学习,是围绕现实生活中一些劣构的问题所展开的调查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问题的学习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不但有助于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使学生自然地把在学校习得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基于问题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别人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信息素养,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所远远不及的。基于问题的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教师地位、学生角色、媒体作用、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二、PBL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能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发展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和参与能力

学生在基于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获取信息,参与项目中的活动,进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适应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个关于地球村的专题,然后设计许多和地球村相关的问题,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Internet去搜集答案,最后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学习作品,这样既学习了学科知识,又达到了学生适应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PBL中的问题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发展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习的迁移,有助于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21世纪人们所应该具备的两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学习贵在积极思考,学习贵在提出疑难问题,质疑是一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思维活动,而批判性思维则是在思维活动中对认知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PBL方法, 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信息安全》这一节时,可以围绕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一主题, 把学生分成正反几个小组,学生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学习,最后通过各小组之间激烈的辩论来达到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PBL的中心活动是解决问题,学生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如界定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资料以及验证假设等。由于问题是开放式的,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思维尽可能发散,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各自提出不同的想法。并且,学生最终要彼此评价各自的学习和想法,因此学生更加需要进行自主而积极的批判性思维。最后,学生解决问题是为了从问题解决中反思和抽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学习策略,学生必须进行元认知反思活动。因此,基于问题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来发展并实践他们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3.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有效交流、合作的能力

团队合作是指,学生之间在尊重个性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与分歧,学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与协作,成功地解决问题。在基于问题学习中,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劣构性,学生需要互相分工、互相协作,共享信息化教育资源。小组成员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与组内其他成员处理好观点或意见上的矛盾与分歧,相互尊重、相互依赖、共同承担责任,进行积极的良性互动, 相互交流想法,相互鼓励和沟通。例如,在学习《图文混排》这一节时,学生在基于问题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合作、探讨,既学会了图文混排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之间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基于问题学习,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有助于增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基于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通过自己的探索、调查、参与,与同伴的交流、协作等,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是自己的事。问题驱动下的学习方式更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自我激励,积极反思,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将新建构的知识应用到复杂的问题解决之中。这样的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基于PBL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围绕复杂的、劣构的问题进行探索、调查、思考,这样的学习活动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利用PBL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可以克服传统教育中过多强调学生的共同性,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大大减少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弊端,培养了学生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在开展PBL方法进行教学时,应重视相关的理论学习,精心组织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梁瑞仪,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5).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