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现代化数字教育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

智永

陕西省西安市浐灞御锦城小学,710038

摘要: 信息时代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多媒体充斥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现代化教育体系构建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技术成为了教学领域中教育工作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体育教学;提质增效
DOI:10.12721/ccn.2023.15725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信息化辅助体育教学正逐渐成为新常态。教育部启动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也对我们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而智能地应用于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如何快速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师的必由之路。笔者结合日常教学与训练中使用的平台、软件等,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路径进行积极探索。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提升知识理解效果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媒体课堂,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应用多媒体技术提升知识理解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相当于传统教学体系和现代教学体系衔接的媒介,通过传统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中,形成相对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结构,最大化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利用多样化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良好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从而使小学生能够以饱满的情绪和热情的态度学习体育知识。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们一生中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占总信息的 94%。其中的 12%通过听觉,而 88% 则通过视觉,由此可见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获取器官为视觉器官。小学生拥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感知事物的主要方式还是依靠视觉、听觉以及想象力等等。如果教师仅使用单一的动作示范或者说教式教学法,就会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很多教师因为动作技术的难易程度以及自己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讲解示范时很难完整将技术动作展现出来。比如一些一晃而过的行进间动作,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动画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疲劳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动作。

二、应用多媒体音乐进行体育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音乐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无论是在课程的开始、过程还是结束部分,无论是篮球、足球还是韵律操、舞蹈等,都可以通过合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韵律操或者啦啦操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音乐,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十几年来韵律操和啦啦操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开展,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但是由于教师的示范能力不足以及教学手段过于传统单一,导致很多小学生难以感受这项运动的美,学生缺少自我表现力和强大的学习欲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啦啦操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多媒体音乐,来提高韵律操或者啦啦操等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选用《足球宝贝啦啦操》,通过这首歌中动听的音乐旋律,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程开始之前利用网络技术寻找相关资料。通过团结协作激发成员的创意,并确定本小组的口号、队名以及结束造型。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团队精神,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科学监测数据,打破空间限制

校园体育比赛作为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活力与文化的具象展现,也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动力引擎。现代信息技术产品不仅在体育竞赛中为学生的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还使全员参与线上体育比赛成为可能。例如,我校男子足球队在参加 2021 年的一场市级足球联赛时,现场技术人员在比赛前给每一位上场队员发放了一套带有芯片的运动背心,同时佩戴了一款智能穿戴设备。比赛过程中,移动终端可以实时呈现小球员的基本身体数值和相关技术指标参数,并在比赛结束后形成分析报告。同时,智能设备可以监测队员的身体素质峰谷变化,结合数据演算分析,提前发出疲劳预警,有效降低了队员运动损伤,规避了赛场运动风险。在决赛中,通过架设高清探头和物联设备,记录球员跑动路径、热点区域覆盖、运球时间、冲刺速度、拦截次数、射门配合回放等核心数据,为球队技战术的复盘讲解和生动展示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帮助教练以客观的数据代替主观印象去判断球员的综合能力,促进校园足球走向科研化、智能化和数据化,创造了学校体育教学变革性发展的和针对性训练的新路径。

四、落实减负增效,树立终身运动理念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坚持课内外有机结合,让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领悟体育的意义,发扬刻苦学练的精神,逐渐养成校内锻炼 1小时、校外锻炼 1 小时的习惯。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许多新兴的体育项目不断涌现,而以居家运动为主要形式的云直播、云健身,成为不少家庭和学生校外的运动首选。例如,前不久火遍网络的“刘畊宏现象”,毽子操一度成为网络热议话题。这一现象的背后就是借助互联网直播,通过运动背景音乐和云在线课堂,为居家人群带来健康供给。学生及家庭对动作易学、氛围轻松、风格鲜明的居家健身锻炼产生刚性需求,因此在工作学习之余加强锻炼。居家锻炼人群通过适当运动流淌汗水,释放紧张和焦虑情绪,保持肌体健康,不仅能为个体带来更有益的生活状态,对抗病毒入侵,还为家庭提供情绪缓冲和空间转移,对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和促进家庭关系和谐提供支持,更能有效促进学生在校内外坚持锻炼,帮助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理念。学生可借助体育网站、体育资源库,或一些运动软件,下载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课程,以供自己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学生可以更便捷地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例如,有些学生对轮滑、滑板、滑雪、冰壶等体育项目感兴趣,但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程中,特别是南方的学校,缺少开设课程的条件,教师也缺乏相关的运动知识。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学习这些体育运动项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认识更多这方面的老师、同伴,在丰富自身体育认知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自学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体育学习奠定了基础。

结论:在“五育并举”和“双减”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小学体育课程的提质增效有着重大意义。作为新时代信息技术在体育课程中不懈探索的答卷人,我们唯有不断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研究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坚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奏响体育课程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蒋丽欣.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4):69-70.

[2]吴金专.创设多彩情境 优化小学体育教学[J].名师在线,2021(26):87-88.

[3]秦海永.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2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