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社会逐渐进步以及发展,人们由过去追求知识逐渐变成追求能力以及创造力,借此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为其后续学习奠定一个良好基础。如今,新课标已指出,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需把培养儿童创造力作为主要目的,突出儿童具有的主体地位,并且对儿童具有的个性特点加以充分尊重,借助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由于美术教学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特殊优势,儿童通过美术绘画、审美能力以及自由创作这些过程,可以逐渐养成自由创造意识,促使自身的创造力不断提高。为此,对小学阶段美术教学期间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自由创造力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社会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早期学习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正确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观察事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开展自由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日常生活作为教学资源,从而使美术课堂更加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中的工具开展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自由创作,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2.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转变固有的美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美术学习,更加直观地学习美术知识。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色彩和造型知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对于美术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增强美术教学课堂的活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3.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更乐于自发地参与课堂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采取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突破固有教学模式的局限,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创造,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身的见解,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自主讨论、发表见解、自由创作,为学生的艺术创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表现自身的个性,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表现的空间。
二、小学阶段美术教学期间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具体策略
2.1 结合现实生活,对创作素材加以丰富
实际上,美术创作主要源自现实生活,二者存在紧密关联,人们的创作灵感主要源自生活经历,美术教师只有让儿童在平时生活当中寻找以及发现灵感,这样才可创作出极具生活气息的一些作品,有效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教学期间,美术教师需着重对儿童加以引导,借助引导,促使儿童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促使儿童在学习以及生活当中细致观察附近一切,不断在生活当中找寻灵感,把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变成创作素材。这样一来,可以促使儿童在实际生活当中主动去发现美以及感受美。例如,课堂之上,美术教师可借助天气实施教学,如在下雨天,教师可组织儿童到门口对雨天场景进行观察,穿着雨衣行走在雨里,对雨天变化加以感受。回到教室以后,美术教师可组织儿童进行讨论,对自身看到的情景进行分享。儿童可以在水坑当中对自身倒影进行观看,看到树叶上有水珠,并且看到颜色各异的雨伞,看到雨水连成无数直线。教师通过引导儿童对上述情境进行观察,可以组织儿童用画笔画出看到的情景。儿童通过观察以及讨论,可以展开自主思考,有效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创造力。
2.2 创设教学情境,为儿童提供创作空间
美术教师对教学情境加以创设,可以给儿童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促使儿童在课堂之上去发现美。为此,美术教师需对课堂情境加以充分利用,发挥出儿童的创造力,借助美术教学有效提升儿童思维以及创造力。现阶段,多数小学已经安装多媒体有关教学设备,美术教师需对多媒体加以充分利用,不要只是将其当作一个播放器,应当借助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工具创设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让儿童在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当中逐渐摆脱以往思维,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例如,开展色彩教学期间,美术教师可对投影设备加以运用,在教室墙壁上进行投影,借助色彩变换,促使儿童由色彩冷暖对色彩差异加以感受,对相应的美术知识加以掌握。教学情境当中,儿童可以有效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对美术创作产生浓厚兴趣,发挥出自身想象力,为儿童提供充足的创作空间,让儿童展开自由创作,有效培养儿童自由创作能力。
2.3 组织课外活动,激发儿童的创作兴趣
现阶段,儿童正处在高速发展这个阶段,平时生活当中具备较强创造力,常常对身边人的行为进行模仿,在美术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学期间,美术教师需对儿童具有的个体差异加以正确认识,借助探究活动有效调动儿童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提高儿童的创造力以及自信心,促使其主动参与到美术创作当中。同时,美术教师需打破以往教学限制,把儿童具有的不同水平当作出发点,积极鼓励儿童发挥出自身想象力,突出儿童具有的主体地位,为儿童提供充足表达自身想法的空间以及时间。美术教师对儿童作品加以点评之时,需把儿童创造能力当作出发点实施评价,借助评价鼓励儿童不断进步以及发展。开展人像绘画教学期间,美术教师可引导儿童把同桌当作绘画对象,对同桌具有的特征进行观察以及绘画。因为儿童具有的能力非常有限,美术教师可鼓励儿童将自己心目当中的同桌画出来,借助不同的绘画形式进行自我表现,促使儿童充分表达自身个性,有效培养其创造力。
总结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需要抓住机遇,运用多元化手段将自由创造力培养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胆创新表现的机会,营造适合自由创造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开展,进而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由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广.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J].新课程(小学),2014(6):89.
[2]陈颖.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