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集束化护理预防胃肠道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效果研究

王婷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盘龙院区,430000

摘要: 目的:研究胃肠道手术后使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炎性肠梗阻预防价值。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炎性肠梗阻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炎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大(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在炎性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肠梗阻发生率,且缩短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
关键词: 胃肠道手术;炎性肠梗阻;集束化护理;效果分析
DOI:10.12721/ccn.2022.15717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肠梗阻是指肠道管内无法顺利通过内容物,患者出现急性腹痛、腹痛、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该病多由饮食不节、过度劳累和胃肠道手术操作不当所致。而早期炎性肠梗阻属于术后多见功能性并发症,是患者腹腔内炎症、积液、积血等多种原因诱发的肠道粘连、肠道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综合症,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中,开展胃肠道术后患者的有效护理,将集束化护理模式引入到护理实践中十分关键。通过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体位护理、采取促进消化液分泌措施、康复训练等多种方案,提高了满意度,并降低了炎性肠梗阻发生率。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为2020年6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胃肠道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选择64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

表1两组一般资料详情表

微信图片_20250303153657.png分析表1,一般资料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以常规护理手段干预对照组,做好病情监测、胃管、引流管护理,对下床活动患者进行早期护理,为患者答疑。

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监护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测量中心静脉压、对输液环节进行护理,保持输液量平衡,每间隔3h、对患者腹部情况进行检查,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强化临床护理效果。

(2)增加体位护理

针对麻醉苏醒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将患者床头抬高30°,保持半卧位。指导患者做足背伸展运动,并做好定期翻身,预防常见并发症。

(3)消化液分泌护理

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咀嚼口香糖,以“假饲”原理,促进唾液分泌,以实现缓解患者口干的功能,同时,重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积极预防口腔、胃肠道感染,并做好胃部消化功能护理。

(4)康复训练

在护理期间,应做好患者耐力测试,制定科学的活动计划。例如,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下床训练,术后第二天简单运动修复,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胃肠道功能,预防炎性肠梗阻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满意度、炎性肠梗阻发生率;统计两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t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满意度与炎性肠梗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3.75%(30/32),炎性肠梗阻发生率31.25%(10/32);对照组满意度为71.88%(23/32),炎性肠梗阻发生率56.25%(1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79,4.063,P<0.05)。

2.2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d,x̄±s)

微信图片_20250303153659.png3讨论

胃肠道术后患者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术后容易出现炎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为腹胀、胃肠蠕动功能减弱,其治疗难度大,如干预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则影响患者康复治疗进程。研究指出,炎性肠梗阻可预防,通过有效的护理指导可降低肠梗阻发生率。

炎性肠梗症状可弥漫、可局限,与患者手术部分与胃肠道受累情况有关。多见于切口附近,经腹部CT检查可见肠壁局部弥漫水肿增厚或粘连,并伴有腹盆腔少量积液情况。为强化护理干预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应发挥集束化护理应用效果,对相关并发症进行预防,在护理期间,提示患者禁食、禁水,为患者提供持续性减压护理方案,做好肠外营养支持方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整个护理期间,有关人员也需要观察患者腹部体征改善情况,对集束化护理方案进行调整。

鉴于此,将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在胃肠手术患者中变得十分重要。集束化护理是指集合循证基础护理措,对某一特定难以根治的疾患进行处理,并通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以实现改善患者结局的护理方式。集束化护理目的是对医疗护理服务进行优化,以达到预期护理目标。杨翠霞[2]研究了集束化护理与多学科协作联合模式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价值。研究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本文具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将集束化护理方法应用在胃肠道术后患者中,产生的价值较高,不仅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肠道梗阻发生率,而且有利于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加快肠鸣音恢复。

参考文献

[1]夏天华,张立芳,李华丽,等.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疗效评价[J].中医学报,2020(S01):2.

[2]杨翠霞,崔淑珍,刘云星,等.多学科协作联合集束化管理模式对胃肠手术患者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1,4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