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体育核心素养成为实现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备素养之一。而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高效课堂的构建密切相关。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不仅可以让学生吸收、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内容可知,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可以分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在小学体育学科中,上述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联系密切、相辅相成,这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该能力主要体现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方面。
(二)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该素养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等四个维度,主要体现在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用眼、作息和卫生习惯等。
(三)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该素养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维度。体育精神主要体现在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体育道德主要体现在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等,体育品格主要体现在自尊自信、责任意识等。
二、核心素养下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重要性
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体育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需求也由此产生。笔者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自身教学经验,发现核心素养下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育教师构建高效体育课堂,能够在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体育学习,从而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激发。其次,体育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有助于实现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优化,充分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三、构建小学体育核心素养高效课堂的建议与对策
(一)合理规划活动场地
通常来说,小学生主要在操场、篮球场等室外场所上体育课。由于室外场所环境比较复杂多变,因此一旦出现教学活动场地选择或规划不合理的情况,就会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成效。为了确保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以及外部环境合理地选择和规划场地,设计几套不同的教学方案。如:当遭遇恶劣天气或出现场地被临时占用等情况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或选择另外一块教学场地;当天气炎热时,为了避免紫外线对学生身体的危害,教师可以选择在阴凉处开展体育活动;当操场或篮球场上的人员过多或教学场地附近环境嘈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人员相对较少或环境相对安静的区域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护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体育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为主,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不到充分的调动,这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在合理规划活动场地之后,教师还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如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以提升教学质量,达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以“立定跳远”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开始上课前与其他教师对场地使用进行协商;在上课时带领学生到合适的地点开展热身运动,再为学生示范和讲解立定跳远的标准动作和相关要求,然后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开展合作练习,互相学习和指正。这样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立定跳远这项运动的认知和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做好铺垫。另外,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将原本复杂的体育知识、动作和技巧等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创设出更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从而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课堂教学。以跨越式跳高训练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奥运会期间运动员比赛的视频,切实激发学生对跨越式跳高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其次,展示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规范和要领,并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和领会,以此为学生提供学习范例;再次,向学生强调跨越式跳高的注意事项,以此有效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最后,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训练,让同一小组的成员进行相互监督和点评,以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在做动作时的不足和缺陷,形成对跨越式跳高的全面认知。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巡视和观察,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科学的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所做动作的规范性,切实帮助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方法与技巧,进而实现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
(三)开展体育游戏活动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具备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征。而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形式也较为单一,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甚至会让他们产生厌倦或反感等负面情绪。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来丰富和创新体育教学活动,如开展有趣的体育游戏等,进而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使教学更具活力。以“折返跑”一课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开展“挖地雷”的体育游戏。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几个篮球作为“地雷”,并将其放到指定地点;其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告诉学生需要以折返跑的方式参与游戏,在规定时间内挖到“地雷”的个数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并强调到了终点后,只有用手摸到“地雷”才代表挖到了“地雷”;最后,要求学生以高抬腿或小步跑等动作进行折返跑。这样的具备一定竞争性的体育活动,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热情,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体育精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已然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体育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笔者希望关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其他小学体育教师优化和调整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范建伟,薄敏 . 体育核心素养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构建的困境及对策[J]. 当代体育科技,2023,13(9):49-52.
[2]汪文峰 . 构建小学体育核心素养高效课堂的研究策略[J]. 新课程,2021(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