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森林防火工作研究

​李志成

宾县森林草原消防队

摘要: 在自然气候的影响下,森林的生产建设工作以及防火管理工作都会受到不良影响。比如,因为干旱而导致树木死亡率增加;因为温度高、湿度低,可燃物出现了自燃的情况,进而引发森林大火。基于此,本文结合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森林建设阶段的防火工作实际开展情况,研究优化防火计划的方法,目的是保障林木资源的茁壮生长,科学提升植被覆盖面积,带动各地生态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
关键词: 气候变暖;森林火灾;防火方案
DOI:10.12721/ccn.2022.15709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的污染引起的。主要的变化特点是气候逐渐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基于此,各地区通常会通过展开林业建设工作,来改善生态环境。不过,实际上气候变化问题也会给森林防火安全管理工作增加许多难度,需要林业部门引起重视。

1.分析气候变化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的影响

在制定森林生产建设计划,展开人工造林工作时,应当着重结合现阶段的气候环境特点,找出森林管理工作的基本难题。

1.1温湿度方面

结合气候变暖后的空气温湿度情况来看,温度增加、湿度减少是其基本特点。而森林中的树木虽然具备涵养水土,改善气候温湿度的能力。但是,在大环境背景下,林区实际的覆盖面积不足,反而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导致树木的生长质量下降,由于干旱而出现树木枯萎、死亡的情况。此时,一旦受到风的助力,森林火灾发生概率将会显著提升。

1.2物体自燃

在温度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如果林区中存在集中堆放的枯枝,会由于枯枝缺少水分且集中被阳光照射的问题,而出现自燃的情况。另外,雷雨天气下,雷电劈中树木也有一定的几率造成树木自燃。这就表示,现阶段森林中潜在的火灾安全隐患有很多,如何科学防控火灾风险问题就是林业部门的基本任务之一。

2.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开展现状

防火工作是森林管护工作的重要任务,因为在森林中发生的火灾问题一般扑灭难度都比较大,也会给林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结合各地区目前的防火工作情况来看,虽然最近几年森林防火工作效果明显,然而在如今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整体森林防火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树木中含水量将会降低,一旦在森林中出现火源,就很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因此,森林防火人员一般都会选择机械灌溉的方式提高树木灌水量,消灭潜在火源。

我国森林管理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每年发生次数仍然在1000次以上,不但给森林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也给人们生活造成影响。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仍然比较低,虽然我国林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也为建设生态社会奠定了基础,但是一旦出现严重火灾,对生态社会来说,无疑将会是沉重打击。

3.在气候变化情况下合理优化森林防火方案

基于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如何科学优化防火工作方案,结合现代化管理理念、技术方法及专业设备,有序提升防火效果,是本文中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之一。

3.1危险识别

防火的关键是要识别林区内是否存在着火源,做好风险识别工作,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及时制定防范对策,为科学降低火灾的发生几率奠定基础。在这个环节当中,应主动与其他林区沟通,借鉴其他林区的成功经验,吸取防火失败案例的教训,着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完成基础防火工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从森林可燃物类别看,主要包括森林公路两侧的林带、杂草、植物幼林、居民所种植的植物等等。所以,在开展防火工作时,应当对这些火源加以合理控制。②另外,危险源还包括森林当中的旅游景点、流动人员、高压线等。为了能够适应如今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应当结合森林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森林危险源识别库,对森林当中潜在的危险源加以有效识别,保证危险源防控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2绿色防火

基于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实际展开防火工作时,还应当树立环保工作理念。确保所采用的防火技术方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涉及到绿色防火理念的推广及应用。例如,植树造林就属于绿色防火工作范畴,这种做法能够保证林木环境得到改善,提高林木抗火性能,这对于减弱林火蔓延有着积极作用。绿色防火措施还包括:种植草木、灌木,改造次生林,抚育人工林,建立森林绿色防火线等。从造林环节来看,重点是要控制好植被的栽种间距,合理预留防火隔离带,解决火势蔓延速度快的问题。

3.3设施建设

气候变暖后,火灾的发生几率增加,针对这种由于自然因素引发的火灾问题,在实际制定防火管理计划时,应及时完善基础设施,配备灭火装置,合理为管理人员分配防火管理任务,并定期展开防火演习,确保人才具备操作灭火设备扑灭火情的能力。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可以使用现代化技术及设备,提升防火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比如,安装监控装置和感应装置,使用计算机系统远程管控火灾问题。这可以有效提高林区发生火情时,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速度和效果。另外,还应当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这样将会为完善林业监控措施以及林区道路改建工作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3.4综合规划

防火方案中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森林火险等级、火灾评估系统、航空消防系统等。结合不同火灾类型,制定针对性补救与预防方案,保证森林防火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改善。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保证森林火灾发生后的高效救援,同时还能保证科学现代化防火手段的有效运用。另外,森林防火预警机制的确定,能够合理降低森林火灾发生时出现的经济损失与影响,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结语:自然因素引发的火灾问题具有突发性的特点,管理人员可以考虑结合自然气候变化规律,提前预估火灾风险问题类型,科学制定应急管理计划。这需要从着火源的角度,展开风险的识别工作,确定防火管理工作的对象,找到工作的侧重点。同时,应融入生态保护理念,制定绿色防火计划,提高防火方案的可行性。并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智能化水平。还要定期展开防火演习,确保森林防火工作效果满足林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千楠.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6(1):182.

[2]庄艳芬.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8,(11):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