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未来社区高品质建筑绿色健康设计实践

米杰

湖北交投鄂西生态新镇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省恩施市,445000

摘要: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绿色建筑设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逐渐受到重视。未来社区高品质绿色建筑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研究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具有深远意义。文章探讨了绿色节能技术在未来社区高品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地梳理了绿色建筑设计,以期对绿色建筑模式在具体住宅项目中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绿色设计
DOI:10.12721/ccn.2024.15733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绿色建筑不仅追求节能环保,还注重提高居住者的健康舒适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改革陈旧落后的建筑形式,在设计环节引进低碳环保思想,提高设计生态性,保障高质高效的设计工作可以指导建筑后续工程的顺利推进,降低能源耗费,提高建筑节能性。本文也将对低碳建筑设计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低碳建筑设计措施,旨在为建筑领域发展做出贡献。

1、未来社区高品质建筑绿色设计的优势

城市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在节能减排方面,绿色建筑通过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来减少能源需求和碳排放。此外,水资源管理通过雨水回收系统和低流量卫生设备,实现用水的最大化效率,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和水体污染 使用生态材料,如再生木材 无毒涂料和地板,以及局部采购的建筑材料,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同时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为居住者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2、未来社区高品质建筑绿色设计原则

2.1、健康舒适原则

健康舒适的原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体工学,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计细节,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例如,充分考虑室内家具和设备的摆放,确保便捷和安全的使用体验。室内空气质量是健康舒适的关键因素,通过采用高效的通风系统和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减少室内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设计应尽量利用自然采光,通过大面积窗户和光导管等方式,将自然光引入室内,不仅节约能源,还能提升居住者的心理舒适感。

2.2、节能减排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减排原则旨在通过使用高效的保温材料、有效的照明和通风系统以及智能建筑控制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对能源的依赖。这一原则通过优化建筑结构、提高材料利用率、采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消耗,从而实现能源效率的提升和碳排放的减少。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采用高效绝缘材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效绝缘材料可以有效隔热隔冷,减少建筑内部能量损失,降低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运行能耗。采用优质的绝缘材料,如气凝胶保温材料、环保岩棉等,不仅可以节约能源成本,还能改善室内舒适度,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有效的采光和通风系统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合理设计建筑的采光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省电力,还有利于居住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3、未来社区高品质建筑绿色健康设计措施

3.1、自然采光设计

自然采光技术也是一种被动式绿色节能技术,即不依赖于设备的前提下,通过利用自然光来满足人们对建筑舒适度的需求。一种是采光天窗,通过使用玻璃等材料替代屋顶的混凝土,增加采光面积,提高自然光的利用率,同时也能从感官上扩大室内空间。一种是采光井,通过在地库或是中庭布置采光井的方式改善暗室的采光效果,比如在地下车库,通过打造玻璃天窗,增加地库亮度。一种是采光中庭,其能够有效改善进深空间的采光效果。一种是下沉式庭院,其通过利用高度差改善室内负一层空间的采光效果。一种是采光筒,其通过安装光导管,采集天然光并将其传输到室内,形成使用天然光的采光照明系统,可被应用到单层建筑、地下室以及多层建筑的顶层中。遮光板与上面提到的采光方式在采光原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均通过优化住宅建筑侧面设计的方式增加采光面积,同时利用遮光板避免了阳光折射[1]

3.2、住宅建筑空间设计

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应该科学有效地控制建筑项目的面积,从而尽可能地实现建筑面积的充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消耗。通过笔者调查分析发现,一部分住宅项目中,室内外环境的优化设计与充分利用也可以高效控制房间面积标准,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耗费。大部分设计人员都会将房屋空间中人们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设计为公共活动枢纽,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室内环境交通长度,避免空间功能产生重复性问题,节约大量空间,实现低碳设计目标。除此以外,改革空间设计模式,还可以促使建筑良性循环,实现减排目的。在对户型进行设计时,工作者应该全面考量不同居住者的实际需求与需求变化情况,提高户型设计灵活度。可以结合居住者需求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加长建筑应用时间,降低装修所需的资金费用,最终达成节约能源的目标。

3.3、建筑通风设计

通过巧妙的设计,在压差和热压差的作用下,促进自然风的形成和流动,减少室内通风和温湿度调节产生的能耗,符合绿色低碳建筑的理念。建筑自然通风优化设计应该从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逐步展开,外部空间主要指的是场地环境,需要通过总平面优化布局,调整建筑朝向、位置、间距、形态等方面,营造具备良好自然通风条件的外部空间环境。根据相关设计案例,应该在夏季主导风方向尽量减少固定遮挡,单栋建筑主立面要迎向夏季主导风向,在设计建筑群布局时,要避开既有风影区。在建筑形体设计上,采用流线型建筑形态,能够有效减小空气阻力,避免承受较大局部风压,同时缓解对相邻建筑风环境的不利影响,平衡自然通风和防风问题,为了提高设计的科学性,需要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分析,开展风洞试验,实现合理优化。外部空间优化设计需要充分结合自然条件,将水体、植被作为自然空调,过滤和冷却局部空气,从而形成温度差,并巧妙利用地形地貌,结合植被引导,能够创造风压差,这样就为自然风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达到改善场地风环境的目的[2]

3.5、 生态元素应用

建筑空间品质是指通过设计让建筑能够为使用者带来物质和精神双层面的舒适体验。绿色设计理念下,可通过融入生态元素达到提升建筑空间品质的效果。从花园城市到绿化净化政策、公园生态廊道系统再到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政府对绿化有着很高的认同感。通过采用“见缝插绿”的设计手法,打造了多维度、全方位的绿化体系,增加了城市绿化覆盖率。全方位的绿化体系也为居民随时接触自然提供了条件,同时也给他们带来生活在自然中的体验。将人的需求与立体绿化空间设计高度结合,丰富了居民的室外活动场所,同时利用多样化的设计形式,吸引居民广泛地参与到室外活动中[3]

结束语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严格的施工管理和高效的运营维护,绿色建筑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节能环保优势,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同时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也为未来的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李明阳,高喜玲,等.江苏绿色建筑运行效果评价分析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22,24(08):259-262.

[2]孔轶颖.绿色建筑设计的分析与应用——以西安白鹿原小别墅设计为例[J].智能城市,2022,8(01):54-56.

[3]李长春,郑春,王定华,等.室内绿色健康装修技术研究及实施要点[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01):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