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疆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国家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国语及本民族语言权力,长久以来我国致力于维护维吾尔人民的合法权益和民族团结,而新闻翻译能够帮助维吾尔族群体了解国际时事,将我国的政策信息传达出去,促进维吾尔群体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理解和沟通,特别是是在南疆少数民族群众国语水平尚不熟练的背景下,翻译工作更加重要。汉维新闻翻译并不是只用体现基本的新闻用语,新闻内容还包括汉族与维吾尔族之间的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国家政策等信息,因此考察翻译者的翻译水平和技巧,如果无法掌握其翻译特点,就会提高翻译难度。
一、新闻汉维翻译的特点分析
从汉维翻译稿件、作品来看,翻译过程中经常会看到有关民族文化的内容,这需要翻译者具备综合的语言能力与跨文化沟通能力。进行新闻翻译时,需要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能准确的理解原文新闻要义,完成不同语言的合理转换。翻译工作经过漫长的发展时间,其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具有辩证统一的特征,如果实践不足,就难以建立理论依据,翻译工作的难度也就越大[1]。新闻汉维翻译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汉语与维吾尔语的语法结构不同,维吾尔语属于阿勒泰语系分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分类,在翻译时需要注意汉语和维吾尔语在句子结构与词序上的差异。其次新闻信息是有时限的,翻译者必须保持较快翻译速度,保证新闻内容的实效性,同时翻译者需要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言谈习惯、历史、习俗等,确保翻译内容能迅速被不同目标群体的理解和接受。最后,在确保翻译信息精准的前提下,需要结合语境与受众需要选择合适的字词,并且翻译内容要做到连贯流畅。
二、新闻翻译的策略
(一) 翻译时避免出现同音异义词
随时近年来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新闻内容和风格更加宽泛多样,在翻译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词属于同音不同字,读音相同但表达的含义千差万别,而汉语与维吾尔语中存在很多这类同音异义词。在播报新闻时如果是电视、新媒体这类传播途径可以被听众清晰解读真实意思,但很多少数民族地区还会使用广播播报新闻,容易导致听众误听而曲解信息。
比如维吾尔语中的点燃与中意两词,词语表达的含义不同,但两者的发音相同,还有名词头巾以及形容词油腻的,也是同音异义词,在实际翻译过程中最好尽量避免一音能联想到多种意思的词语[2]。由于农村地区播放广播时,可能农民正下地劳作,人所处的方位不同,有时候只能听到几句,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出现听众误听的情况,比如某地区发现了新的石油,由于石油与电池同音,而听众正好这几天手机电池坏了,容易听成某地区发现新电池,进而联想到电池型号,为此翻译工作应尽量避免同音词语。
(二)规范各少数民族对新外来语、新词组、新专门名称等的应用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汉维翻译经常会遇到许多新的外来语、词组,如果不对其进行统一规范,快速准确的翻译出来,就会造成误导,导致很多不规范的翻译出现在网上和广播节目中。时代的发展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被创造和应用,针对汉维翻译工作,这些新专门名词,特别是与时事政治相关的名词,翻译的准确简洁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有必要建立统一标准,首先,应制定一套翻译原则,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同时符合汉语语法和表达习惯,这可以包括直译、意译、音译等不同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其次,应制定统一的翻译标准,确保不同翻译人员在翻译时使用相同的词汇和术语,确保专业名词和术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针对新词组、专门名称、外来语等,建立一个专业术语库,包括新专门名词和外来语的翻译以及相关解释和用法说明,以此来帮助翻译人员在翻译时快速查找合适的词汇和术语,确保统一和准确性,由于新专门名词和外来语不断涌现,维护统一规范需要与时俱进,持续学习和更新翻译技巧和知识,及时调整和修订规范。
(三)新闻写作尽量减少方言特色的词组
汉维翻译工作中,为提高报道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经常会将地方比较流行的方言带入到新闻写作内容中,比如“大碗茶”、“马大嫂”等,由于这些在汉语新闻中属于耳熟能详的内容,往往能让本地听众更快速接受,取读新闻信息。但如果应用到维吾尔新闻翻译上,会导致维语受众难以理解,由于地方文化的差异性,翻译时必须结合维吾尔族文化特点以及听众认知等因素来考虑,确保新闻翻译的有效性。
(四)提升翻译者的语言文化素养
新闻翻译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中文和维吾尔语语言能力,包括词汇量、语法准确性和表达能力。为此要求翻译员在实践过程中时刻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增加汉维语言知识储备,提高文字转化水平。首先要具备翻译前快速准确阅读原文的能力,精准理解新闻内容。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做基础,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翻译导致的误解或歧义情况[3]。其次,需要注意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翻译员既要尊重维吾尔文化的特点和传统,避免使用与维吾尔文化不符的说法或表达方式。最后,翻译的语言应尽量与原文有相似的结构和语境,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连接词和短语,提高翻译的流畅度。
结束语:
新时期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宣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促进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而且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质量专业化的新闻翻译能让少数民族群众及时准确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翻译工作者要谨记传播使命、提升职业素养、激活创新意识等方式全面提升少数民族新闻报道质量,使新闻报道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之职责。随着社会的持续性发展,少数民族报道将在未来面临更富挑战的发展变化需求,少数民族新闻报道者应秉承终生学习理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积极心态面对新闻传播工作,为少数民族新闻报道注入活力,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晓雯. 模因论视角下时政类新闻标题的维译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2.
[2]尕藏才让.新闻翻译的特点和策略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02):38-40.
[3]李浔,杨光.少数民族地区广播新闻写作的用词和翻译工作探析[J].写作,2016(2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