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广西多民族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协作路径

杨耕1 秦瑜2

1玉林师范学院;2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广西地方各级政府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秉承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执政原则,充分发挥广西民族团结的大好政治氛围,走出来一条“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富裕之路。近年来,广西各地各级政府动员党员干部下沉基层、走入乡村,帮助农民在致富道路上指点迷津。广西地方各级政府充分调动各行各业人员,在整合各类资源、融通各种渠道的基础上,借助于诸多企业投入和社会广泛支持下,大力建构行业联动和产业共营的发展大格局。
关键词: 国之大者;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共享;协作路径
DOI:10.12723/ccn.2023.157082
基金资助:“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资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资源共享协作路径

协作是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部门之间、个人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协作应该是多方面的、广泛的,部门或岗位在实现所承担的目标过程中,进行的内部协调或得到的外部支援和配合,都应该成为协作的内容。协作强调利益相关方为了实现利益目标,彼此间开展的协调、配合与合作的工作模式,协作内容一般指协作方在资源、技术、资金和产业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路径的内涵有多种解释,常指道路、抵达目的地的路线,以及用来比喻办事的门路和方法,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协作路径是指,通过部门、个人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发挥和利用经济资源的效益创造、效益转化和效益输出的具体方法和路径。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在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7.18%,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在全国居第1位,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1.39%,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2]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需要谋划协作路径,务实高效的协作路径有助于发挥地区各种资源优势,有助于各地区扬长避短,拓宽合作局面、增加合作领域,为各民族谋取更多的福祉利益。实现多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有利于实现更广泛的民族团结,打造更牢固的边疆稳定,构建国家整体发展的大战略布局。

近年来,广西各地各级政府利用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谋划出资源共享的协作路径。“桂林龙胜县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楼、审敌堂,红军桥、红军岩等红色遗迹,推出‘二万五千分之一的长征体验游’‘红绿结合的长征历练游’‘跨越桂湘的长征深度游’,推动桂北红色旅游联合体建设,把红色旅游与南山景区开发相结合,与民族村寨相结合,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打造‘长征体验在龙胜’红色文化旅游品牌。”[3]此外,广西区域内地方政府整合各地区资源优势,发挥各领域资源禀赋,推动资源共享路径不断走向完善。

广西区域内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广西发展旅游业,吸引区内外游客重温发生在广西的红色革命历史,强化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广西边境地区红色资源丰富,而红色资源在精神引领、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推动边境地区企业创新发展,就要发挥好广西红色资源的优势,如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以此作为兴企强企之根、汇力聚力之源,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4]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璀璨的民族文化在广西全域绽放出美丽的图景,也成为广西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有苗、瑶、侗、壮、汉等13个世代居住民族,民族文化深厚、民族风情浓郁。近年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模式,旅游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各族人民带来多种就业岗位并创新收入方式,以旅惠农、旅游富民效果显著。”[5]资源共享协作路径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因地制宜地整合民族特色资源和本地自然资源,盘活资源的内生活力,拓宽资源的外部生长空间,激发资源共享的聚合效力。在推进各地、各领域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势必涉及到如何规划和设计资源共享的具体方法,以及在资源共享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技术引进、技术合作和技术创新的问题。

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技术共用协作路径

经过多年脱贫攻坚的努力,2021年,中国实现了第一阶段全面脱贫的总目标,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着重点在于,缩小地区内和地区间人口收入差距,辅之以持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使得农村人口比例进一步降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农村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城镇人口比例,“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1162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87562人,占36.11%。”[7]然而,受制于教育资源匮乏、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产业结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的富裕达标程度和现代化普及水平与城镇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仍然是影响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促进广西农村人口增收致富,“广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配合广西科协,组织各级专家团专家下沉到基层农技协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截至2021 年10 月底,累计动员专家团专家1 万多人次,支持基层农技协开展技术服务培训班6210 多期,培训农民50.6 万人次,帮助群众掌握新技术、了解新品种,为乡村产业振兴夯实人才基础。”[8]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基于完善自身政治素质的角度,把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感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此外,党员干部身体力行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业务素质,利用掌握的技术优势帮助下沉基层、走入乡村,帮助农民在致富道路上指点迷津。“在广西桂林恭城县的田间地头,党员们为群众普及农业技术,传授种养知识,为农民增产增收出谋献策。今年以来,恭城推出了‘党委联系驻村党员干部,驻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群、干群关系,以为百姓做好事实事来缩短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9]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路线,共产党员通过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方式,可以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也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真正践行群众路线。

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离不开企事业单位各级人才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工作至关重要,科技人员及时将创新成果介绍到农业生产领域,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民改进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增收致富的发展目标。“甘蔗种植是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石龙镇最大的支柱产业,也是脱贫攻坚特色产业之一,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南宁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科技人员通过举办赤眼蜂防控甘蔗螟虫绿色示范项目现场会,积极向蔗农传授‘放蜂治螟’技术,手把手教蔗农正确安放蜂卡,以确保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10]技术下乡、技术助农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技术动力,将技术成果有效转化为具体的生产技术手段还需要资金的支持,为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资金不足的情况,资金共融的协作途径不可或缺。

三、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资金共融协作途径

资金是任何生产领域的要素之一,相较于土地和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属于稀缺资源,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就是资金和技术的来源问题。为此,地方各级政府积极以坚守“为人民服务”为执政原则,以践行“群众路线”为执政模式,组织金融机构开拓思路,设计切实解决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来源问题的有效途径。“2018年,广西农担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广西农担公司)大力推进新型农业主体‘建档立卡’业务,通过‘政府筑渠,农担引流’的模式,解决了众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长期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截至2021年11月末,广西农担公司累计帮助全区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担保170.48亿元,担保户数38907户,公司在保余额78.61亿元,在保户数18848户。”[11]此外,自治区各级金融监管机构依据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政理念,积极动员和组织金融机构群策群力,在国家宏观金融政策指导下,创新贷款模式,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小微贷款难题。“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引导各类基金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商业保理公司机构下沉设立分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将大力发展创业担保贷款,引导行业企业支持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过程中,广西继续以精准发力的方式,在脱贫攻坚方面设计有针对性的发展方案巩固发展成果。“2022年3月22日,广西政府办公厅发布《202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分工方案》,计划今年筹措资金77亿元,支持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2022年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建设富川瑶族自治县应急广播体系,完善乡镇无线发射台站长效维护机制。”脱贫攻坚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清零贫困人群、帮助贫困人群摆脱贫穷困扰,在一个不能少的情况下确保人民群众走向发展和进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不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的事情,多民族聚居的客观情况要求广西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开拓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产业共营的协作路径。

四、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产业共营协作路径

地方企业在善于和同行企业及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之外,还应该着重打通企业从事加工生产的原材料通道,广西柳州螺蛳粉享誉国内乃至国际的饮食领域,作为地方特色小吃的代表,俨然成为广西靓丽的饮食名片,为了确保螺蛳粉稳定的食材来源,同时也是为了助推乡村振兴伟业,柳州螺蛳粉相关企业和农户建立农企合作模式,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便利条件。“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成团镇以螺蛳粉原材料产业为依托,持续推进‘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群众发展豆角、木耳、麻竹笋、螺蛳等农产业,推动螺蛳粉原材料产业提质升级,形成成团品牌效应,把产业延伸到农户。近年来,成团镇结合实际,主动踏上‘螺蛳粉快车’,大力发展螺蛳粉原材料产业,让‘配料’变身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角’。”地方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基础在于地方产业的兴旺和发展,资源共享、技术共用和资金共融为产业兴旺提供了必要条件,地方产业在发展所需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还要考虑经营过程中上下游产品在供应链之间的相互保证的现实性问题。

产业共营活动的领域很宽泛,包括企业联合经营、农企合作经营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的帮扶经营活动。“继‘天等指天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予以核准后,广西崇左市又一个特色产业——‘龙州桄榔粉’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身份。近年来,崇左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制定完善和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措施,深入挖掘崇左市各县(市、区)的名、特、优、新、稀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资源,充分发挥商标促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功能作用,推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

结 语

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内涵,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可以有效抑制贫富差距的扩大趋势,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走向动态平衡,可以促进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全面驱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多民族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是深入领会和贯彻党中央关于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执政原则精神的集中体现。“国之大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胸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政治使命的执政理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6.

[2]习近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3]当代广西网:陈永霜,“桂林龙胜:多元发展构建大景区”

[4]陈悦:“加快广西边境地区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当代广西》[J],2022(5):19.

[5]当代广西网:陈永霜:“融水:民族节庆+旅游融出富民乐民新路径”,2022年3 月19日

[6]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1年1月28日,(2022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