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和疫情在全国的蔓延,各级医疗机构纷纷开设隔离观察室,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重视病人的筛查和医疗救治的同时,积极采取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控制疫情在医院核心的蔓延。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仍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暴发流行传染病毒的防治水平,预防医院感染,针对医院急诊科室方面一定要进一步实施正确的方法,达到科学预防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护理工作的基本特点
1.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病种、病程不同,病情各异,而且生活经历、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及费用支付途径也不尽一致,因此,接受急救医疗服务过程的心理表现也各有差异。有的对病情表现为不以为然,有的表现为悲观失望,还有的患者对诊疗与护理要求较高等[1]。
2.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患者一般发病急,病情反复复杂,传播较快,常波及到多个脏器,护理人员应具备急诊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以挽救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生命,更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3.急诊护理的重要性
据文献报道,我国急性疾病的平均发病率约为20%,其中由事故因素引起的发病率在10%以上。医院不仅对一般急诊病人进行诊治,而且对大批危重病人和各类身体损伤承担急救工作。同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急救也是病人最迫切的问题,也是家属和舆论最敏感的问题。轻微的意外治疗会给病人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甚至危及生命[2]。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前预防措施
1.加大卫生宣传教育力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后的常见症状为发热、呼吸短促、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在严重的病例中,感染症状恶化,导致肺炎、肾功能衰竭、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甚至死亡。由于很多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种传染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忽略其的危害性,造成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加速传播。因此,必须加强新冠状病毒肺炎的健康宣传,通过科学普及加强教育,减少和避免前往有流行病和人口稠密的地方,尽量呆在家里,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感染,特别是避免与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的人接触。尤其是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应特别注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3]。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措施
切断感染源:即对确诊和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正确诊断,及时治疗,采取有效措施隔离患者,及时登记报告。病原体载体患者也应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对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触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及适当管理。
切断传播途径:配合防疫部门随时对环境和各种物品进行消毒,杀灭外界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出门时必须戴口罩来保护自己。尽量不要出门,不要去拥挤和相对封闭的地方。经常洗手,补充维生素C,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加强饮食卫生,预防消化道传染病[4]。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急诊护理管理
1.对急诊医疗垃圾进行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所使用的医疗垃圾处理人员进行个人防护培训,明确运输路线和注意事项。在锅炉房,隔离室,化验室和CT室潜在污染和污染区域产生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在疫情期间,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在医疗垃圾运输过程中,防止医疗垃圾与身体接触,避免医疗垃圾的泄漏和扩散。
2.对急诊防护物资进行管理
当医疗保障物资短缺时,急诊部门制定了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标准,并根据岗位和岗位数量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首先,保证了医院高危地区的物资供应。同时,根据科学的保护,为了避免浪费的原则,严格物资的分配和使用管理。各地区护士应将日常使用的防护用品的实际情况告知材料管理人员,定期统计任务的数量和使用情况,并进行登记记录[5]。
3.急诊中日常管理
(1)员工分时段和区域用餐,避免集中用餐,餐前脱掉防护用品和工作服,洗手;每个人保持距离1米以上,尽量减少飞沫扩散,在医院中严禁摘掉口罩。
(2)所有员工在工作期间应走专用通道,禁止穿越工作区,严禁穿隔离服和防护服穿越其他区域
(3)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防治要求,在防疫期间应加强全体员工体温和呼吸症状管理,全体员工每天取两次体温,如发热(体温>37.2℃)和急促呼吸症状,应及时积极报告主管部门,要求检疫健康观察,观察期结束后才可以正常工作。
4.工作人员管理
为了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工作人员把预防重点放在休息的区域。对人员分类,居住区,工作和生活路线,出行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同时聘请专职人员负责整体管理,及时记录人员健康状况。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个人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5.严格实施患者筛查
(1)统一安装红外线热像筛查仪,进入人员必须通过体温测量,并告知流行病学史,无任何异常的人员才可以进入医院进行就诊。并且在进入公共场所是一定要进行体温检测以及健康码的查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对所有人员进行筛查。
(2)经过红外热像筛查仪检测完进入的患者,再次进行体温测量,并填写“就诊患者调查表”。有发热及流行病学病史的患者由防护人员引导,送至发热门诊。
(3)在疫情期间接诊患者时,医生应检查患者是否持有“就诊患者调查表”,候诊人员应在候诊大厅等待就诊,每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安排专人在候诊大厅和干间巡回,保证患者及家属在就诊期间正确佩戴口罩[6]。
结束语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是当务之急,医院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疫情防治的重点控制部门。如果医院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口密度较高,医院患者大多为严重患者。一旦感染发生,症状就会很严重,死亡率也很高,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卫生防疫期间,医院的护理工作必须完善、细致、个性化,完善医疗流程,加强诊疗区、人员、环保用品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医务人员、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安全,防止疫情蔓延。
参考文献:
[1]邓桂元,任南,黄燕,等.直面埃博拉病毒病患者53天无次代传播的护理体会[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10):788-790+795.
[2]杨丽,杨建.援外埃博拉病毒病诊疗中心的护理管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11):1117-1119.
[3]王运平,张琼.加强急诊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9):4837.
[4]余琪,冯丽娟,沈蕾,等.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PICC置管的应急护理管理[J].护理研究,2020,34(5):749-750.
[5]刘义兰.胡豫.彭笑.等.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举措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3):219-22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